...、设计新药的基础。由于中药复方的有效成分多为小分子物质,因此借助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分子对接法可阐明中药复方作用机制,这可能是连接传统中药学与现代科学的纽带。在中药新药研发中的意义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分子对接法研究中药化学成分与靶酶的...
...发射x射线断层分析仪通过一种能与葡萄糖结合的标记物来测定细胞的活跃程度来诊断早老性痴呆,研究人员利用pet对22位病人的大脑功能进行扫描,结果发现早老性痴呆患者有明显的大脑损害,研究人员称利用此法可以较客观地早期诊断早老性痴呆。...
...糖酵解的短快调节,它们还分别诱导或阻遏糖异生和糖酵解的调节酶,胰高血糖素/胰岛素比例高诱导大量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果糖6-磷酸酶等糖异生酶合成而阻遏葡萄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的合成。...
...红细胞酶在调节红细胞代谢中起重要作用。TPI是细胞溶酶体中的一种异构酶,酶缺乏导致能量供应减少,红细胞寿命缩短引起溶血性贫血等。 (1)磷酸果糖激酶(Phosphofructokinase)活性降低见于:Ⅶ型糖原积累症造成的肌功能障碍。 ...
...丙酮酸激酶催化磷酸烯醇丙酮酸酯和ADP转变成丙酮酸和ATP的磷酸基转移酶,是糖酵解过程中的主要限速酶之一,有M型和L型两种同工酶,M型又有M1及M2亚型。M1分布于心肌、骨骼肌和脑组织;M2分布于脑及肝脏等组织。L型同工酶主要存在于肝、肾...
...对于人体能量代谢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在休息状态下,机体能量消耗降低,ATP在细胞内积聚,而ATP是磷酸果糖激酶的抑制变构剂,所以导致F-6-P和G-6-P的积聚,G-6-P又是已糖激酶的抑制变构剂,从而减少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同时,ATP也是...
...糖异生的途径基本上是糖酵解或糖有氧氧化的逆过程,糖酵解通路中大多数的酶促反应是可逆的,但是糖酵解途径中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三个限速酶催化的三个反应过程,都有相当大的能量变化,因为己糖激酶(包括葡萄糖激酶)和磷酸果糖激酶所催化...
...RBC (±s) (2)法定单位:16.64±1.89mU/mol Hb(±s) 7.84±0.85nU/个RBC (±s) 红细胞腺苷酸激酶(Adenylate Kinase in erythrocyte)活性在先天性溶贫患者(常染色体...
...着耐药性。 “幸运的是,一种新的小分子多靶点药物拉帕替尼的出现,为这些患者的治疗带来了突破。”徐兵河教授介绍,葛兰素史克公司经过60多个临床试验和相关调查研究发现,拉帕替尼可以抑制肿瘤中EGFR和HER2受体的激酶物质,作为一种针对性疗法...
...一项对儿童患者用持续性皮下葡萄糖监测系统的初步试验发现,与常规糖尿病处理方法相比,该设备可改善对无症状性夜间的监测以及对糖尿病的控制。科罗拉多大学h.peterchase博士等人与加州sylmar的仪器制造商minimed合作,对11位...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