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心力衰竭药物研发的心肌与激素靶标_【中医宝典】

...血管加压素系统包含V1A受体(主要调节血管收缩)以及V2受体(抑制利水作用)。例如托伐普坦(tolvaptan)考尼伐坦(conivaptan)正处于临床研究中。早期试验表明,这些药物能有效地产生利尿作用,使患者临床状态得到改善,体重趋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1589.html

药物输送技术研究进展_【中医宝典】

...组合化学高通量筛选技术的进步,加上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大量的候选药物进入全方位开发阶段,药物输送技术研究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开发更新的控释产品,以使为数不多的这些候选药具有适合供口服输送的生物药物学性质。  控释产品在肠道内的总通过时间大约为24...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286.html

抗心绞痛药物切忌突然停用_【中医宝典】

...发作或加重恶化。 ■硝酸甘油 长期用药后可使机体产生耐药性及依赖性。当突然停药或骤然减量时,不能有效扩张血管或解除痉挛,甚至引起冠状动脉痉挛,从而导致血流动力学反跳现象,诱发心肌缺血而致心绞痛,甚至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猝死。 ■普萘洛尔 长期...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0281.html

抗癫痫药物的使用原则是什么?_【中医宝典】

...抗癫痫药物的使用原则为  (1)诊断明确后尽早用药; (2)按照癫痫及癫痫综合征的发作类型选药; (3)单药为主; (4)了解药物的代谢动力学、剂量范围及毒副作用; (5)药物从1/2~1/3量开始,逐渐加量,5个半衰期后血药浓度达到稳定...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6856.html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_《默克家庭诊疗手册》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中毒。为了达到满意疗效而又几乎无毒性,必须做到用药个体化:正确选择药物;还要考虑病人的年龄、性别、身高、饮食习惯、种族;仔细地调整剂量。疾病状态,合用其他药物受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知识的局限,使用药变得复杂。遗传差异对药效学影响小于对药物动力学...

http://zhongyibaodian.com/mokejiatingzhenliaoshouce/1028-7-4.html

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应注意的问题_《心脏病学》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一)首先应熟悉各种药物的药理作用,根据心律失常药物的电生理特点选择治疗方案,对一些顽固性心律失常可有做电生理的急性药物试验。(二)利用反映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指导临床应用。(三)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可减少不良反应...

http://qihuangzhishu.com/975/64.htm

抗癫痫药_《临床生物化学》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非线性动力学的有关参数(Vm、Km)及公式处理(参见本章第二节)。此外,对苯妥英等非线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还可用以下两种方法处理。⑴给病人分别试用两种不同给药速度R1R2(剂量/日):各自在连续用药2周以后的某次用药前,或用药后相同间隔时间取...

http://qihuangzhishu.com/1001/159.htm

药物的临床试验_《中药法规》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在普通或者特殊人群中使用的利益与风险关系以及改进给药剂量等。生物等效性试验,是指用生物利用度研究的方法,以药代动力学参数为指标,比较同一种药物的相同或者不同剂型的制剂,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其活性成份吸收程度速度有无统计学差异的人体试验。第...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fagui/482-2-3.html

联合应用抗肿瘤药物的原则_《药理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根据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细胞增殖动力学,设计出联合用药方案,可以提高疗效、延缓耐药性的产生,而毒性增加不多。联合用药有先后使用的序贯疗法,也有同时应用的联合疗法。一般原则如下。1.继用周期特异性药物杀死之。相反,对生长比率高肿瘤如急性...

http://zhongyibaodian.com/yaolixue/951-50-3.html

联合用药及药物相互作用_《药理学》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如前述(第三章第一节,四)。水杨酸盐竞争性抑制甲氨蝶呤自肾小管排泄而增加后者的毒性反应。3.影响药效学的相互作用⑴生理性拮抗或协同:服用催眠镇静药后饮酒或喝浓茶或咖啡会加重或减轻中枢抑制作用,影响疗效。抗凝血药华法林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合用...

http://qihuangzhishu.com/951/34.htm

共找到697,98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