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醋浆、革针、苦耽、灯笼草、虎弁草、天泡草、王母珠、洛神珠。 气味 (苗、叶、茎、根)苦、寒、无毒。(子)酸、平、无毒。 主治 热咳咽痛。用酸浆草为末,开水送服。此方名“清心丸”。同时还以醋调药末敷喉外。 痔疮。用酸浆叶贴疮上。 肠胃...
...释名 醋浆、革针、苦耽、灯笼草、虎弁草、天泡草、王母珠、洛神珠。 气味 (苗、叶、茎、根)苦、寒、无毒。(子)酸、平、无毒。 主治 热咳咽痛。用酸浆草为末,开水送服。此方名“清心丸”。同时还以醋调药末敷喉外。 痔疮。用酸浆叶贴疮上。 肠胃...
...释名 天仙子、横唐、行唐。 气味 (子)苦、寒、无毒。 主治 突发颠狂。用莨菪三升,研细,在一升酒中泡几天。去渣,煎成浓汁。一天内分三次饮完。如觉头中似有虫行,额部及手脚现红点,即是病快要好的现象。 风痹厥痛。和莨菪三钱(炒),大草乌头、...
...释名 天仙子、横唐、行唐。 气味 (子)苦、寒、无毒。 主治 突发颠狂。用莨菪三升,研细,在一升酒中泡几天。去渣,煎成浓汁。一天内分三次饮完。如觉头中似有虫行,额部及手脚现红点,即是病快要好的现象。 风痹厥痛。和莨菪三钱(炒),大草乌头、...
...鬼臼(《本经》下品)【校正】并入《图经》琼田草。【释名】九臼(《本经》)、天臼(《别录》)、鬼药(《纲目》)、解毒(《别录》)、爵犀(《本经》)、马目毒公(《本经》)、害母草(《图经》)、羞天花(《纲目》)、术律草(《纲目》)、琼田草(《...
...芦菌(音桓郡。《本经》下品)【校正】自草部移入此。【释名】芦(《本经》)。时珍曰︰当作萑,乃芦苇之属,此菌生于其下,故名也。若音观,乃鸟名,与萑芦无关。【集解】《别录》曰︰菌生东海池泽及渤海章武。八月采,阴干。弘景曰︰出北来,此亦无有。...
...》云︰草上花蜘蛛丝最毒,能缠断牛尾。有人遗尿,丝缠其阴至断烂也。又沈存中《笔谈》言︰草上花蜘蛛咬人,为天蛇毒,则误矣。详见鳞部天蛇下。【气味】缺。【主治】出疔肿根,捣膏涂之(藏器)。丝【主治】去瘤赘疣子,禳疟疾(时珍)。【附方】新二。瘤疣︰...
...释名 箭头草、独行虎、羊角子、米布袋。 气味 苦、辛、寒、无毒。 主治 黄疸内热。用紫花地丁研末,每服三钱,酒送下。 痈疽恶疮。用紫花地丁(连根)、苍耳叶等分,捣烂,加酒一杯,搅汁服下。 痈疽发背。用三伏天收取的紫花地丁草,捣碎,和白面,...
...释名 箭头草、独行虎、羊角子、米布袋。 气味 苦、辛、寒、无毒。 主治 黄疸内热。用紫花地丁研末,每服三钱,酒送下。 痈疽恶疮。用紫花地丁(连根)、苍耳叶等分,捣烂,加酒一杯,搅汁服下。 痈疽发背。用三伏天收取的紫花地丁草,捣碎,和白面,...
...释名 乌喙、草乌头、土附子、奚毒、耿子、毒公、金鸦。苗名:莨、芨、堇、独白草、鸳鸯菊。汁煎名射罔。 气味 (乌头)辛、温、有大毒。(乌喙,一名两头尖)辛、微温、有大毒。(射罔)苦、有大毒。 主治 中风瘫痪(手中颤动,言语蹇涩)用草乌头(炮...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