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清顺新作垂云亭》苏轼 江山虽有余,亭榭苦难稳。 登临不得要,万象各偃蹇。 惜哉垂云轩,此地得何晚。 天功争向背,诗眼巧增损。 路穷朱栏出,山破石壁狠。 海门浸坤轴,湖尾抱云巘。 葱葱城郭丽,淡淡烟村远。 纷纷乌鹊去,一一渔樵返。 雄观...
...懒,坐此百事缓。 仄闻顿夫子,讲道出新贯。 岂无一尺书,恐不记庸懦。 陋邦贫且病,数米铢称炭。 惭愧章先生,十日坐空馆。 袖中出子诗,贪读酒屡暖。 狂言各须慎,勿使输薪粲。 《和子由四首·韩太祝送游太山》苏轼 偶作郊原十日游,未应回首厌笼囚...
...,游尘昏岘首。 过关无百步,旷荡吞楚薮。 登高忽惆怅,千载意有偶。 所忧谁复知,嗟我生苦后。 团团山上桧,岁岁阅榆柳。 大才固已殊,安得同永久。 可怜山前客,倏忽星过溜。 贤愚未及分,来者当自剖。 《骊山(此诗为李廌作)》苏轼 君门如天深几...
...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其余五人轰声叫好。“我先来。”年纪较长...
...1100年(元符三年),始被召北归,次年卒于常州。 苏轼诗、词、文、书、画皆工,是继欧阳修之后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词存三百四十多首,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
...起来更增一分情趣。但总的来说,后赋无论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不及前赋。神秘色彩,消沉情绪与"赋"味较淡、"文"气稍浓恐怕是逊色于前篇的主要原因。 《后赤壁赋》作于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贬至黄州之时,贬谪生涯使苏轼更深刻地理解了社会和人生,也使他...
...祖父: 苏序 父亲: 苏洵,唐宋八大家之一,曾作《名二子说》说明替儿子命名的来由。 母亲: 程夫人,眉山富豪程文应之女,十八岁时嫁时年十九岁的苏洵。婚后相夫教子、操持家务。苏轼一生思想深受母亲影响。 兄弟姐妹: 史书记载苏洵与程氏共生有三...
...作诗为谢》苏轼 我在黄楼上,欲作黄楼诗。 忽得故人书,中有黄楼词。 黄楼高十丈,下建五丈旗。 楚山以为城,泗水以为池。 我诗无杰句,万景骄莫随。 夫子独何妙,雨雹散雷椎。 雄辞杂今古,中有屈宋姿。 南山多磬石,清滑如流脂。 朱蜡为摹刻,细妙...
...天真蒻笠,旋收江海入蓑衣。 《破琴诗(并引)》苏轼 旧说,房琯开元中尝宰卢氏,与道士邢和璞出游,过夏口村,入废佛寺,坐古松下。 和璞使人凿地,得瓮中所藏娄师德与永禅师书,笑谓琯曰:“颇忆此耶?”琯因怅然,悟前生之为永师也。 故人柳子玉宝此画...
...诗二首》苏轼 夜读孟郊诗,细字如牛毛。 寒灯照昏花,佳处时一遭。 孤芳擢荒秽,苦语余诗骚。 水清石凿凿,湍激不受篙。 初如食小鱼,所得不偿劳,又似煮彭越,竟日嚼空螯。 要当斗僧清,未足当韩豪。 人生如朝露,日夜火消膏。 何苦将两耳,听此寒...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