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两虚证_《临实验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脉象滑数,两尺无力。观其脉症,知系肾两虚,胃气上逆。肾虚损,则难以摄系胚胎,故屡堕不已;肾虚则冲脉上逆,冲脉隶于阳明,故而呕恶频频。治当肾双补,兼和胃气。拟寿胎丸加减:菟丝子30g 桑寄生30g 川断15g 沙参15g 白术15g 麦冬...

http://zhongyibaodian.com/linzhengshiyanlu/115-59-2.html

痹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症因脉治·痹》指出:“痹之,即肌痹也。四肢怠惰,中州痞塞,隐隐而痛,大便时泻,面黄足肿,不能饮食,肌肉痹而不仁。”选用黄芪丸、白术汤、五味异功散、保和丸、香砂枳术丸等方治疗。参见肌痹、五脏痹条。...

http://qihuangzhishu.com/192/1172.htm

丸_【中药方剂】中医药方,中药方

...目录 《百一选方》补丸 《寿世保元》补丸 《幼科发挥》补丸 《医学纲目》补丸 《治宝鉴》补丸 《丹溪心法》补丸 《外台》补丸 《圣济总录》补丸 《杨氏家藏方》补丸 《鸡峰》补丸 《百一》补丸 《是斋百一选方》补丸...

http://zhongyaofangji.com/b/bupiwan.html

脾胃湿热-与胃病辨证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脾胃湿热 脾胃湿热,是指湿热蕴结脾胃所表现出的证候。 [候] 脘腹痞闷,纳呆呕恶虽,口黏而甜,肢体困重,便溏尿黄,身目发黄或皮肤发痒,或身热起伏,汗出热不解,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分析] 本证多由感受湿热之邪或饮食不节,或过食...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505.html

风_《保幼新编》_中医儿科书籍_【岐黄之术】

...(此由慢惊后吐泻损,病传已极,总归虚处,惟所受,故曰风。若逐风则无风可逐,疗惊则无惊可疗,但间痰涎凝滞,虚热往来,其眼合者,乃益困,气之神迷之)补益真汤(此大补脾胃虚损之圣剂)丁香 木香 诃子皮 陈皮 浓朴(姜炒) 草果(...

http://qihuangzhishu.com/892/20.htm

饮_中医方剂书籍汇集【中药方大全】

...白芍等,皆可随加入。如疟久不止,加常山、乌梅截之。)《医方考》清饮青皮(去穣,炒) 浓朴(姜汤炒) 白术(炒) 黄芩(炒) 半夏(制) 柴胡(去芦) 茯苓(去皮) 草果 甘草疟发时,热多寒少,口苦咽干,大小赤涩,脉来弦数者,此方主之。此条...

http://zhongyaofangji.com/yaofang/qingpiyin.html

消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名。①痟之又名。详见该条。②指消中、寒中、热中。《治要诀·大小腑门》:“然消又自有三,曰消中,曰寒中,曰热中。”参见有关条目。...

http://qihuangzhishu.com/192/1098.htm

水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证名。五脏水肿病之一。因脾阳虚、失运化水湿的功能而致的水肿病。《素问·至真要大论》有“诸湿肿满,皆属于”的记述。《金匮要略·水气病脉并治》:“水者,其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但苦少气,小便难。”常兼见食少,面色萎黄等症,其脉多...

http://qihuangzhishu.com/192/1120.htm

情志对胃病的影响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唯肝气相乘为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情志失调,肝失条达,气机阻滞而腹痛。《治汇补·腹痛》“暴触怒气,则两胁先痛而后入腹。”脾胃素虚,复因情志影响,忧思恼怒,精神紧张,以致肝气郁结,横逆乘,运化失常,小肠无以分清泌浊,而成泄泻,《...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745.html

什么是肝郁脾虚_中医辩证_【中医宝典】

...肝郁脾虚是指肝失疏泄,失健运而表现以胸胁胀痛、腹胀、便溏等为主症的证候。 【概念】肝郁脾虚是指肝失疏泄,失健运而表现以胸胁胀痛、腹胀、便溏等为主症的证候。又称肝不和。多因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失条达而横乘土,或饮食、劳倦伤...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a11392.html

共找到99,89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