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性脉象_《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疾病反映于脉象变化,叫做病脉。一般来说,除了正常生理变化范围以及个体生理特异之外脉象,均民各病脉。不同病理脉象,反映了不同病症,我国最早脉学专书《脉经》提出二十四种脉象,《景岳全书》提出十六种,《濒湖脉学》提出二十七种,李士材...

http://qihuangzhishu.com/92/28.htm

脉象变动之病理方面认识(二)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阴脉者死。”提出了“阴阳力基本认识脉象对比方法。具体地运用对比方法,以得病机论述是很多,例如“辨脉法”中有:“病人若发热,身体痛,病人自卧,师到诊其脉沉而迟者,知其差也。何以知之。若表有病者,脉当浮大,脉反沉迟,故知愈也。假令病人云,...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83.html

中医诊断学原理及其原则_《中医诊断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一、诊断学原理对于人体疾病诊断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认识目的在于进一步指导实践。而望、闻、问、切四诊,是认证识病主要方法。人体疾病病理变化,大都蕴藏于内,仅望其外部神色,听其声音,嗅其气味,切其脉候,问其所苦,而没有直接察病变...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xue/92-1-2.html

中医脉象之滑脉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滑脉亦是单因素并且有独立意义脉象之一,脉形流利。它出现于医籍中亦是最早,在《内经》中屡见,滑与涩两脉反映了脉流利与不流利及其程度。 滑脉是流利脉象,向来是与涩脉对举而言,从《内经》起总是与涩先后并列,后世脉学书亦往往与涩相比较...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32.html

诊脉部位和方法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体察脉象方法。此法又称“重取”或“沉取”。 医生手指用力适中,按至肌肉以体察脉象方法称为“中取”。 3.寻法 寻是指切脉时指力从轻到重,或从重到轻,左右推寻,调节最适当指力方法。在寸口三部细细寻找脉动最明显部位,统称寻法,以捕获最...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667.html

气血变化对脉象影响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一、气变化对脉象影响 1.气盛:气有余,则鼓荡血脉之力亢盛,气血必动数而外涌。气血外涌,则脉见浮、洪、实、大、长、缓纵而大等象。气血动数,则脉见数、疾、躁、促等象。 2.气郁:气为邪阻,气机不畅;或情志拂逆,气机郁滞,则气不能畅达以...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513.html

脉象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诊断学名词。脉动应指形象。包括频率、节律、充盈度、通畅情况、动势和缓、波动幅度等。脉象形成,与脏腑气血关系密切。如心主血脉,肺朝百脉,脾统血,肝藏血,肾精化血等功能变化,均可导致脉象改变,故不同脉象可反映出脏腑气血生理及...

http://qihuangzhishu.com/191/1971.htm

脉象仪_中医文化中医研究_【中医宝典】

...(综合电)“把脉”是中医里很重要一种诊断方式,不过西方科学一直很难理解,为什么透过观察脉搏跳动,就可以知道人生了什么病;北京军区总医院有一名行医长达40年中医生,花了几年时间研究把脉原理,发明出一种“脉象仪”,用机器来完成把脉功能...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102.html

气功是科学医疗保健方法_【中医宝典】

...医疗保健运动方法很多。气功是我们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寻找到一种具有先进科学性和艺术性医疗保健方法。 原始气功是以“舞”这种运动形式出现。如《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昔陶唐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源,民气郁...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827.html

关于加强中医临床研究若干思考_【中医宝典】

...下,通过临床观察、实践总结抽象演绎出中医基础理论,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充分运用现代科学理论、方法与技术开展中医临床研究,评价、阐明和深入认识中医临床理论和实践经验。中医临床研究目的不仅仅是要证明中医基本理论科学性,而且要对...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463.html

共找到858,11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