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原理_《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术】

...判断出其病的本质呢?其原理就在于“从外知内”《灵枢·论疾诊尺》,亦即“司外揣内”《灵枢·外揣》。“视其外应,测知其内”,“有诸内者,必形诸外”,这是前人认识客观事物的重要方法。我国先秦的科学家很早就发现,许多事物的表里之间都存在着相应...

http://qihuangzhishu.com/92/4.htm

生活与脉象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情志与脉象的精神话动与血液循环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凡人过于惊恐悲忧喜怒,脉息也必然发生变化。如《内经·素问-经脉别论篇》日:“人居处,动静、勇怯、脉亦为变乎?统伯对曰:凡人惊恐恚劳动静,皆为变也”。 生活与脉象,重点指精神与脉象,...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11.html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基础理论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下的脉搏幅度趋势图及脉管粗细图,认为可综合上述八种指感成分,因而能反映出所有各种脉象。近来1987年李景唐对这种多因素脉图识脉法作进一步论证,并研制出MX-5型多功能中医脉象仪,在以上三种图之外,增加了脉率趋势图,利用这种图设计出27...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9-19.html

节痿病_【中医宝典】

...“骨痿”的分类方法。治疗方面,提出了“治痿者独取阳明”和“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的针灸治痿原则。 《内经》丰富的论述,为后世认识痿病奠定了理论基础。隋唐时期,将痿病列入风门,较少进行专题讨论。宋·《黄连佐以补钾,治疗格林—...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108.html

图说中医五行学说与中医学_【中医宝典】

...资生的关系,又有相互制约的关系。 7.五行学说还用以说明病理情况下脏腑间的相互影响。 8.五行学说在中医诊断方面应用很广。当内脏有病时,可以反映到体表相应的组织器官,出现色泽、声音、形态、脉象方面的异常变化。 9.在临床治疗中,五行学说可以...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823.html

周仲瑛_诊合参 问诊 切诊--国医大师周仲瑛讲中医临证技巧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首先应当了解如何调息,如何下指,以及掌握三部、七诊、九候、五十动的基本要求。三部脏腑取诊法,脉与时令、个体、饮食、生活、情志的关系,正常平脉的形态等,然后才能识别有病脉。脉象的分类,一般说来有二十八脉(浮、沉、迟、数、滑、涩、虚、实、长、...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zhouzhongying/1103-3-2.html

脉象图形的发展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描述方式给传统脉学所做的定性标准形成了中医脉象,这种以文字描述的脉象是抽象的,在检测上凭个人经验体会亦会产生“见仁见智”别,初学掌握亦非易事,尽管传统脉学在形象的比喻描述中历代医家做了大量的工作,对于中医脉学的发展普及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但...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90.html

卷第十四别录_《开元释教录》

...卷。此是梵晋名异。理实一经录存二本。误甚也 小阿差末经二卷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右一经既加小字。与前诸经应非同本。 方等主虚空藏经八卷亦云虚空藏所问或五卷乞伏秦沙门释圣坚译。 右一经是大集虚空藏品异译。藏中纵有乃是别生。虚空藏品无...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290.html

中医诊断学的原理及其原则_《中医诊断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所在,为什么能判断出其病的本质呢?其原理就在于“从外知内”《灵枢·论疾诊尺》,亦即“司外揣内”《灵枢·外揣》。“视其外应,测知其内”,“有诸内者,必形诸外”,这是前人认识客观事物的重要方法。我国先秦的科学家很早就发现,许多事物的表里...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xue/92-1-2.html

正常脉象_《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术】

...正常脉象古称平脉,是健康无病之人的脉象。正常脉象的形态是三部有脉,一息四至闰以太息五至,相当72-80次/分,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柔和有力,节律一致,尺脉沉取有一定力量,并随主理活动和气候环境的不同而有相应的正常变化。正常...

http://qihuangzhishu.com/92/27.htm

共找到550,50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