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口脏腑分属渊源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此即尺肤之部位。”《素问·平人气象论》:“尺涩滑,谓之多汗。尺寒细,谓之后泄。……明是尺即谓臂内一尺之部分,而决非寸关尺之尺也。”关于《三部九候论》后世认为是古代之遍诊法,藉切十二经之动脉,以五脏六腑之气;其中“中部天,手太阴也...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09.html

——欲知病,必先识常脉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是指寸关尺三个部位,九候是指医生手指轻、中、重力量,这样三三得九而称“三部九侯”。 相传公元前五世纪名医扁鹊就开始采用方法来诊察疾病,古老《内经》就记载了21种脉象,中医学经历代不断发展,已记载30余种。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737.html

先兆理论基础_《中医疾病预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中医起源甚早,远在二千多年前先秦时期,学就已开始发展,《黄帝内经》中对学已有了丰富记载,包括切脉部位法、脉理、脉象主病等,奠定了基础。此外,历代名著亦都列有专项论述,如《难经》、《伤寒杂病论》、《中藏经》、《甲乙经》、...

http://qihuangzhishu.com/128/128.htm

候入式歌_《诀刊误》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而诀以命门与三焦为表里者.以肾为精之舍.三焦为精之府也.命门虽系一脏.外别无经.与肾俱属足少阴经.与足太阳膀胱相为表里.以此推之.三焦之气与命门通.而三焦之经不与命门合也.扁鹊之论为正.然则寸口之部位以何为正也.要精微论曰.尺内两旁则季...

http://qihuangzhishu.com/943/6.htm

诸杂病生死候歌_《诀刊误》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病源各不一.今歌本生死之.故不论病源.只论之生死.腹胀浮大是出厄.虚小命殂须努力.此篇大抵以病相应不应言生死.然亦不可专执.临病参考可也.如中恶腹胀紧细者生.浮大者死之类.下痢微小却为生.大浮洪无瘥日.下痢欲绝者不死.杂色恶...

http://zhongyibaodian.com/maijuekanwu/943-8-9.html

王叔,对进行系统总结古代医学家_【中医宝典】

...手段之一,也是现在中医临床医生常用诊断方法。王叔和就是对进行系统总结古代医学家。 王叔和,名熙。西晋高平(今山西高平)人。约生活于公元三世纪,其生卒年代无确切考证。他出身于达官贵族家庭,宗族中数代是权势显赫贵族,亦有名震当时...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652.html

总论_《古今名医汇粹》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罗东逸曰∶经云∶微妙在,不可不察。古今察之精。莫过《内经》。《内经》之诊法甚详,法甚约。自叔和《脉经》兴,而脉象繁,为二十四,撰出七表八里九道之名,以为诊病莫尽于此。不知名象愈繁,道莫准,将求精而愈失之。盖由不知为胃气之本源,其...

http://qihuangzhishu.com/631/32.htm

中医面实用诊法...._【中医宝典】

...面部出现小疙瘩、充血、肿胀,表明所在部位相应脏器遭受病菌感染,侵入血液。 3、黑眼眶,表明肾脏、卵巢或膀胱有病。 4、巩膜黄染表明肝脏有病。 现代面方法简便易掌握,而且诊断准确率亦较高,是现代中医诊断疾病主要手段。 现代面研究 由于面...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56.html

要领之区别阴阳逆顺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谈到诊脉要领,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提出:“善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可见把握阴阳进退与顺逆,早已成为诊脉重要法则。所谓“先别阴阳”,其中既包含着正气盛衰之势变化,叉包食着具体病变情况。 而这两方面的情况,都可以用前述诸法进行...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73.html

先兆——相学_《中医疾病预测》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专着,是集大成。以后经过历代医家努力,发展已取得了卓越成就。诊察部位分为寸口诊法(寸关尺诊法),三部诊法(人迎、寸口、趺阳)以及遍身诊法(三部九候诊法),具体如下:(一)寸口诊法寸口诊法胎孕于《内经》“寸口”,《...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jibingyuce/128-6-15.html

共找到895,34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