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_《古今名医汇粹》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罗东逸曰∶经云∶微妙在,不可不察。古今察之精。莫过《内经》。《内经》之诊法甚详,法甚约。自叔和《脉经》兴,而脉象繁,为二十四,撰出七表八里九道之名,以为诊病莫尽于此。不知名象愈繁,道莫准,将求精而愈失之。盖由不知为胃气之本源,其...

http://zhongyibaodian.com/gujinmingyihuicui/631-6-14.html

有十度有阴阳_《类经》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素问方盛衰论)有十度,度人脉度、脏度、肉度、筋度、俞度。(诊法虽有十度,而总不外乎阴阳也。十度,谓脏肉筋俞,是为五度,左右相同,各有其二,二五为十也。度者,如经脉、度等篇是也。脏度,如本藏、肠胃、平人绝谷等篇是也。肉度,如卫气...

http://qihuangzhishu.com/481/59.htm

的起源与发展(二)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以上种种原因,舌的发展一直较为缓慢,其转折点是从明代开始,到清代湿热学说的兴起,舌的发展始进入了余盛时期。 明清以后,舌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全面的发展,尤其清代温热学说的兴起,对舌的重视和研究远远超过了,舌论著,层出不究,...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01.html

指法之其他指法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除了上述常用指法外,尚有一些在特殊情况下使用的指法。如《重订家直诀》中即载有“侧指法、挽指法、辗转指法、俯仰指法”等等,并一一作了说明。 其曰:“病者气口处骨肉不平,须用侧指法;病者不能平臂而侧置,须用挽指法;俯仰者,三指轻重相畸也...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76.html

诀汇辨》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著作。十卷。清·李延昰辑于1664年。作者鉴于流传较广的高阳生《诀》言辞鄙俚,谬误颇多。遂汇集古今论着,结合其叔父李中梓所传的予以辨驳订正。卷一述作者研究之心得。认为须掌握六个要点:辨析相类之,对举相反之,熟悉兼...

http://qihuangzhishu.com/191/1997.htm

诀汇辨》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著作。十卷。清·李延昰辑于1664年。作者鉴于流传较广的高阳生《诀》言辞鄙俚,谬误颇多。遂汇集古今论着,结合其叔父李中梓所传的予以辨驳订正。卷一述作者研究之心得。认为须掌握六个要点:辨析相类之,对举相反之,熟悉兼...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649.htm

重刻奇经八脉序_《濒湖脉学》

...余奉中丞夏公教,既刻本草纲目矣。临川令袁君与李君时珍,乡人也。复取其与奇经八脉考,示余曰:“李君平生学力,尽在此,幸并刻之为全书。”余念古良医治疾,未有不先诊脉者。自轩歧已然,辩人鬼,别男女,特其粗尔。微茫呼吸之间,而生死轻重系焉。如...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5739.html

大小肠部位辨_《三十年临证经验集》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之术】

...五脏六腑皆有定位:左寸心;左关肝胆;左尺肾与膀胱;右寸肺;右关脾胃;右尺肾与命门,自叔和倡导以还,历代医家成宗之从之,已成千古定论。虽偶有一二异议,终不能易电。惟大肠与小肠两腑,在寸在尺,诸说不一,而见仁见智,各有至理焉。陆定圃《...

http://qihuangzhishu.com/144/13.htm

人迎气口的实用价值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根据人迎与气口所在部位的特点,其在上的实用价值,是不容忽视的。人迎位在结喉两旁,迎面正当人的视线,因面颈侧脉动外露,明显易见。根据这一特点,既可作为望诊观察,又可便于用手切按,所以这里的动脉及其穴位,有“人迎”之称。 人迎是足阳明...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85.html

的综合研究的专著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在和舌取得进展的同时,对于四的综合研究,亦有不少专著。 明·张三锡《医学六要》之一的《四诊法》,内容虽偏重于切脉,但也详实地记述了五官、色、声、问病、辨舌等诊察方法。《医宗金鉴·四心法要诀》(即《乐只堂人子须知韵语》卷一),...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13.html

共找到114,91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