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脉经》起病机方面缺憾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后世法是起源于《脉经》,由于《脉经》是以为主列出病证使法自成一个系列,学上固然做出成绩,但它这种形式决定了法自成一个系列,证关系变成简单对应,它不是证合参综合分析病机理而是上对号入座,削减了辨证中的作用。 《...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66.html

现代发展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不断发展给后人留下了极为宝贵经验和文献。近年来对中医研究亦不断深人,其中对于传统客观化指标研究,对局部脉象变化与整体关系以及它们之间所反映信息研究,对于脉象与病证关系研究等,都做出了许多成绩并且还深人。 中医...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91.html

——欲知病,必先识常脉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把它作为临床诊病、辨证不可缺少客观依据之一,故常用来识病因、析病机、定病位、辨病性、测病势之进退预后等,尤其是辨证候真假、寒热、虚实之时,更有重要诊断价值。 是一种技艺,《难经.六十一难》云:“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737.html

有道疑是仙--名医奇闻_【中医宝典】

...忽然明白,呼姚坐之,毕曰:“大人根器(指阴茎)上别有一窍,常流污水,对否?”邹大惊:“此吾之隐疾,事甚秘,汝何以知?”姚曰:“以得之”。邹始露出笑容,谢而求方,姚蒙说:“不须药也,至南京即愈”。并搬手指算计说:“今日初七,待十二日可到”。...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820.html

要领之区别阴阳逆顺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谈到诊脉要领,早《黄帝内经》中就已提出:“善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可见把握阴阳进退与顺逆,早已成为诊脉重要法则。所谓“先别阴阳”,其中既包含着正气盛衰之势变化,叉包食着具体病变情况。 而这两方面的情况,都可以用前述诸法进行...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73.html

中医面实用诊法...._【中医宝典】

...中医诊断疾病上有很重要价值,不仅已引起许多现代中医学者重视,且对面双进一步深入研究成果,对临床诊断、治疗疾病有重要价值。 一、面部蟹爪纹颁与疾病 根据临床观察,蟹爪纹面部颁与主病有一定规律,心病以颞区布纹为主;肝病、肝肾同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56.html

后世法时代学术背景及其影响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从西晋时王叔和著《脉经》开始,法就进入了后世法时期,一直到今日仍然是这个时期之中。它历经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到现代。这段时间亦正是祖国医学发展壮大,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作出巨大贡献时期。 虽然并没有医学话动中...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79.html

莫过度拔高“据断症”——与胡心藻先生商榷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通过探求证候和病机(可借此推断症状),指导处方用药。这是笔者《正》文中反复申明。 笔者临床中,比较欣赏这样中医诊疗流程:先对病人望诊、问诊,然后把脉,参研结果与其他诊法结果是否一致,分析元气阴阳偏盛,体察病邪之所在,探求...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5721.html

_《类经》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此邪入阴分而病为寒热者,当反其目以视之,中有赤,形如红线,下贯瞳子,因其多少以知其死之远近也。寒热篇文与此同,但彼专言瘰 之毒发为寒热,此节单以寒热为言,理则同也。详见疾病类九十。)龋齿痛,按其阳之来,有过者独热,左左热,右右热,...

http://zhongyibaodian.com/leijing/481-11-15.html

大小肠部位辩_《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王叔和《诀》云:‘寸口积血胸中,关内逢芤肠里痈,’此痈生肠内所以致。然所服者,乃云母膏为丸耳。切脉至此,可以言医矣。李后以医科乃第,至博士。”余谓大肠于右关,小肠于左关,较之于两寸或两尺,不仅更符临床之实际,且深契于脏腑之排列。倘以...

http://qihuangzhishu.com/1044/12.htm

共找到953,18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