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脏腑辨证发展特点研究_【中医宝典】

...摘要:脏腑辨证之说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明清时期脏腑辨证之说似乎少有医家提倡,但脏腑辨证之法却被广泛地应用。其面貌特点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脏腑辨证多种辨证方法相融互参,成为多种辨证方法的基础。2对肾、命门、脾胃、、肝等机认识...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568.html

手阳明大肠_《本草分经》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补)栗见肾补。牛乳甘微寒,润肠胃,补虚劳,解热毒。乳酥力稍逊,宜于血热枯燥之人。羊乳补肺肾,润胃脘大肠之燥。猪肠入大肠治肠风血痔油利肠润燥散风解毒杀虫滑产。阿胶见补。(和)砂仁见脾和。连翘见心和。土茯苓甘淡平,去阳明湿热,以利筋骨、利...

http://zhongyibaodian.com/bencaofenjing/764-6-4.html

天廓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一认为:此廓位于白睛,属大肠。③《杂源流犀烛》卷二十二:“干天属,位睛中间。”《张氏医通》卷八:“大肠之府为天廓。”有名无位。④陈达夫《中医眼科六经法要》认为此廓位于白睛颞下方,属大肠。综上所述,天廓大肠的...

http://qihuangzhishu.com/194/422.htm

脱肛门_《辨证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脱肛者,疼痛非常,人以为气虚下陷也,谁知大肠之火奔迫而出之乎。夫大肠属金,原属于大肠为表里,休戚相关。大肠不胜火气之炎烧,不得已欲求救于,而居膈上,远不可救,乃下走肛门,聊为避火之计。肛门既属于大肠畏火,岂肛门独不畏火耶。况...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lu/591-18-4.html

风热犯_【中医宝典】

...明显伤津的燥证。本证则无季节限制。热邪壅前两者不同在于里热证,而前两者往往兼有表证,病程短。 辨证注意点:①风热表证;②突出的肺部症状。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699.html

对冠心病患者的辨证施护_【中医宝典】

...根据中医辨证理论,冠心病虽然位在心,但、肝、脾、肾密切相关。以气虚、阳虚或阴虚为本,以痰、瘀、火、寒、实邪为标,形成本虚标实,心脉瘀阻为主要机。该病机复杂,各型病症常可交替或综合出现,如心肾阳虚和痰瘀互结同时出现等。因此,护理时...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0342.html

风寒束_【中医宝典】

...卫,卫气被遏则微恶寒,正气抗邪故轻度发热,毛窍郁闷故无汗,苔白,脉浮紧为风寒袭表之症。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主要风寒表证和寒邪客相鉴别。风寒表证本证均系外感引起,均为新,所不同的是本证肺部症状突出,寒邪束为主。 束和犯还有一点...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696.html

肠鸣门_《辨证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乃操其政,非肾操其政也。怜肾之弱,欲救之而无从,未常不恶邪水之入肠也。居上游,不能禁邪水之不入于肠,实能断邪水之不出于肠。况大肠为表里,肺气不下行,大肠之气亦因之而不泄。魄门正之门也,门谨锁,大肠之水又何从而出乎?所以愈积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lu/591-18-14.html

三焦辨证概要_中医辩证_【中医宝典】

...温热过程中的病理变化、证候表现及其传变规律,并指导治疗的一种 辨证方法。 三焦所属脏腑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也标志着温热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病理阶段。上焦病证主要包括手太阴和手厥阴心包的病变。其中手太阴的证候多为温病的初起阶段。中焦病证...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a11370.html

辨证包括哪些内容_中医辩证_【中医宝典】

...为内伤杂,外感血分邪热炽盛,见卫气营血辨证。另外,外科的疖、疮,痈、疔也多由血热引起。 【类证鉴别】血热证温病血分证: 二者均为热炽血分、迫血妄行为患,故均以各种出血为主症,并伴见热象。但本证为内伤杂,一般无高热,病程长,发病缓。...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a11480.html

共找到346,01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