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途径①各种原因引起内皮细胞的损伤破坏和由此引起的血小板凝集,活化,可导致血小板分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促进平滑肌细胞增生。②内皮细胞受损,但尚完整,内皮细胞或巨噬细胞均能分泌增生因子,平滑肌及受损内皮也可产生PDGF样...
...因固醇激素的分子小(分子量仅为300左右)、呈脂溶性,因此可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在进入细胞之后,经过两个步骤影响基因表面而发挥作用,故把此种作用机制称为二步作用原理,或称为基因表达学说。第一步是激素与胞浆受体结合,形成激素-胞浆受体复合物...
...迷走神经兴奋时,节后纤维释放递质乙酰胆碱,激动心肌细胞膜上M型胆碱能受体,产生负性压力、负性变时和负性传导性等效应。研究证明,乙酰胆碱能普遍提高K+通道的开放概率,促进外向K+流,是迷走神经心肌效应的主要机制。K+外流的普遍增加将影响...
...动态心电图对鉴别不同机制引起的心动过速更有价值,特别是折返机制与非折返机制的心动过速。前者表现为心动过速发作呈突发突止的特点,发作时的心率比较整齐,后者表现为发作时心率不甚整齐,可有温醒和冷却现象,即发作时心率呈逐渐增快的形式(温醒现象)...
...干扰素作用的机理图22-4 干扰素的产生及其作用机制干扰素首先作用于邻近未受感染的细胞膜上的干扰素受体系统,该系统由神经节苷脂组成的结合位点和一个可能由糖蛋白组成的激活位点所组成。现已知Ⅰ型干扰素受体基因在人染色体G21长臂上,Ⅱ型干扰素受体...
...激素作为信息物质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后,如何把信息传递到细胞内,并经过怎样的错综复杂的反应过程,最终产生细胞生物效应的机制,一直是内分泌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近一二十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关于激素作用机制的研究,获得了迅速进展,...
...CD31及其配体与T细胞表面CD31及其配体相互作用很可能触发整合素介导的粘附作用。CD31如何参与CD45RA+CD4+T细胞功能以及诱导抑制性T细胞产生还有待进一步研究。(2)CD45:CD45为异构型分子。CD45细胞膜外部多肽链可由...
...关于癌症疼痛(cancer pain)产生的机制,目前认为有三个途径,即:癌症发展所致的疼痛,诊断和治疗癌症引起的疼痛以及癌症病人并发感染、慢性疼痛性疾病和癌症疼痛综合征所发生的疼痛。在这三个途径中,75%~80%的病人是由于肿瘤侵入...
...几乎全部依靠碳水化合物作为碳源和能源。变形链球菌对蔗糖的代谢,指进入细胞内的糖通过不同的途径最终形成丙酮酸盐,在有氧的情况下,丙酮酸盐氧化释放能量,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的情况下,丙酮酸盐无氧酵解产生有机酸。合成代谢指合成细胞外多糖,包括...
...可查出自身抗体。二、T细胞旁路(t cell by - pass)学说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耐受的机制,与抗原决定簇结合的载体分子的特异性有密切关系。各种多糖、脂类、核酸、蛋白质等形成的自身抗原,以各自的抗原决定簇与不同的载体即自身各种...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