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大辟恶药,则百蛊猫鬼狐狸老物精魅永不敢著"。 2.宋代医家合编的《圣济总录》 北宋年间,政府组织医家广泛收集历代方书及民间方药,编成《圣济总录》,载方近20 000首,其中有岭南方药。如:"治草蛊。……岭南人多行此毒,从咽判痛,方(用)...
...出土的哺乳动物化石就有:剑齿象、大熊猫、猪獾、爪哇豺、虎、华南豪猪、竹鼠、猕猴、野猪、鹿、麂、羊、牛等。广西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近千处,在一些遗址的文化层中发现有烧过的兽骨、植物果核、灰烬、灰坑以及陶、釜、三足陶罐等炊具,说明壮族先民在这...
...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壮医药事业逐渐兴旺,壮医药专业人员队伍不断壮大。宋代苏颂主编的《本草图经》提到"二广俚医","俚医"是对壮族民间医师的最早称呼,说明至少在宋代,壮族已出现专职医师,并得到社会承认。明清以后也涌现出许多壮族名医。...
...据考古发现及文献记载,壮族先民很早就萌发了卫生保健意识。如远古时期对火的使用及稍后发明的人工取火,不仅能御寒防兽,更重要的是它促使壮族先民知道熟食更有利于消化,并可减少疾病的发生,正如《礼记》所曰:"炮生为熟,令人无腹疾。"另外"脑髓因此...
...马头乡青铜针年代最早,贵港银针的形制与现代针具更加接近,足以表明其在当时的先进性。可见壮医药与古代科技密切相关,并随着古代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着,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地积累经验向前迈进。 ...
...药、骨刮、角疗、灸法、挑针、金针等十余种治疗方法,创造了大量的验方、秘方,发明了丰富多彩的诊疗技术,医学著作及名医随之产生,为壮医的初步形成打下了基础。 第一节 壮医理论的萌芽31 第二节 壮药学的发展32 第三节 方剂学的萌芽34 第四节...
...胸腹肿瘤等见长。并开展独具特色的民族医熏蒸、微型刀针等疗法。自1976年以来,该院多次参加援外工作,并取得一批医疗科研成果:肺原性心脏病研究获广西第一届科学大会科研奖;马内青霉(Penicilliosis mameffei)研究(并发现国内...
...吉利草产于上林县的记载。但历代本草著作中没有吉利草的记载。《岭外代答》和《桂海虞衡志》也没有谈到吉利草。可见,从晋代到清代吉利草一直是在壮族民间使用,没有经文人之手而登上"大雅之堂"。可惜,目前实地调查仍未发现此药。 (2)菱香草 根据道光...
...子弓长数尺,箭长尺余,以焦铜为镝,涂毒药于镝锋,中人即死。" "交州俚子"是壮族的先称。隋代巢元方《名医别录》已有始安郡(今广西桂林市一带)产滑石的记载。据此可知,壮族地区产滑石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但滑石的主要作用是清热利湿,无解蛇毒的...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历史悠久的民族,有1500多万人口。壮族聚居地区基本连成一片。其中居住在广西境内66个县、市的共有1400多万人,有100多万人分布在云南、广东、贵州、湖南和四川等省。 大量的考古文物和历史资料说明:壮族是...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