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调理身体有八忌_【中医宝典】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一到,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极易倦怠、乏力、纳呆等。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必要。但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八忌: 一、忌无病乱补。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643.html

因时养生原则_《中医养生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阳,秋冬养阴,乃是顺应四时阴阳变化养生之道关键。所谓春夏养阳,即养生养长;秋冬养阴,即养收养藏。春夏两季,天气由寒转暧,由暖转暑。是人体阳气生长之时,故应以调养阳气为主;秋冬两季,气候逐渐变凉,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xiyiyangshengxue135/152-20-1.html

早卧早起 宜“秋冻”_秋季养生_【中医宝典】

...立秋之后,气温尚不稳定,暑热尚未退尽,过多过早地增加衣服,一旦气温回升,出汗着风,很容易伤风感冒。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康复教研室主任郭海英教授介绍说,此时适当“秋冻”有助于增加抵抗力。 “秋冻”意思是秋季气温稍凉爽,不要过早过多地增加...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588.html

秋季养生_《中医养生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秋季,从立秋至立冬前,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气候由热转寒,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转变为阴盛关键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季节,人体阴阳代谢也开始阳消阴长过渡。因此,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xiyiyangshengxue135/152-20-4.html

“三伏”天饮食养生_膳食养生_【中医宝典】

...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俗话说“热在三伏”。 2009年“三伏”:头伏为7月14日,中伏为7月24日,末伏为8月13日。 三伏饮食——多酸多甘 古代学者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水多,导致湿气...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2748.html

早卧早起 宜“秋冻”——秋季养生两诀窍_【中医宝典】

...立秋之后,气温尚不稳定,暑热尚未退尽,过多过早地增加衣服,一旦气温回升,出汗着风,很容易伤风感冒。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康复教研室主任郭海英教授介绍说,此时适当“秋冻”有助于增加抵抗力。“秋冻”意思是秋季气温稍凉爽,不要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80722.html

立秋过后吃“三瓜”_秋季养生_【中医宝典】

...排毒,连皮一起煮汤,效果更明显。非常适合燥热天气作为菜蔬食用。 立秋虽已过,可暑热仍不减,向大家推荐三种瓜类蔬菜,分别是冬瓜、苦瓜和丝瓜。 含水量最高蔬菜——冬瓜 冬瓜,长于夏季却取名冬瓜,是因为冬瓜成熟之际,表面有一层白粉状东西,就好像...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421.html

中医养生:长夏防湿要淡补_【中医宝典】

...“秋老虎”阻碍入秋进程 立秋之后天气由热渐凉,初秋由于盛夏余热未消,气温仍然很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常有“秋老虎”出现。 上海市著名老中医丁学平医生说,夏之后有一个长夏,长夏是指从立秋到秋分时段,这是中...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353.html

仲秋养生6法_【中医宝典】

...仲秋养生6法 宜早睡早起仲秋之时人们宜早睡早起,使人神思安宁。肺气不受秋燥损害,就可保持肺清肃功能。 宜秋冻秋天早晚气温相差悬殊。青壮年包括体质较好老年人和小孩最好不要早添厚衣,这样有利于人体对气候变化适应。抵抗能力较弱老人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826.html

“春捂秋冻”话养生_【中医宝典】

...立秋到来,标志着秋天开始,气温将逐渐转凉。在我国北方很多地方有“春捂秋冻”说法,意思是春天穿衣服要尽量保暖,而秋天呢,则在一定程度上要挨些冻,只有这样才能对身体有好处。但对许多人来说,这“春捂”似乎还容易理解,可这“秋冻”就有些让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9410.html

共找到850,94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