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_《老子道德经校释》

...命篇:“老聃语关尹曰:‘天之所恶,孰知其故?’言迎天意,揣利害,不如其已。”语皆出于此。又各本有“是以”一句,当从碑本删去。马叙伦曰:“‘是以’一句,乃六十三错简复出者,易州无此句,可证也。”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89.html

第七十九_《老子道德经校释》

...辛本首句均有“故”字。 武内义雄曰:敦、遂、景三本句首有“故”字。“彻”,敦本作“撤”,遂本作“辙”。 谦之案:严本亦作“辙”。“彻”、“辙”古虽通用,但此宜作“彻”。俞樾曰:“按古字‘彻’与‘辙’通。二十七‘善行无辙迹’,释文作‘彻’,...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95.html

大学·第十一读解

...这是《大学》的最后一,具有结尾的性质。全章在阐释“平天下在治其国”的主题下,具体展开了如下几方面的内容,一、君子有絜矩之道。二、民心的重要: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三、德行的重要:德本财未。四、用人的问题: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五、...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750.html

中庸·第十一读解

...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这是圣人所赞赏的精神。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这也是圣人所赞赏的精神。 以上几从各个方面引述孔子的言论反复申说第一章所提出的“中和”(中庸)这一概念,弘扬中庸之道,是全篇的第一大部分。...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762.html

第十七_《老子道德经校释》

...“尚由由而进之”,注:“犹豫也。”老子十五“犹兮若畏四邻”,与此“由其贵言”之“由”字谊同,并有思悠悠貌。故作“悠”字,义亦通。 成功事遂,百姓谓我自然。 严可均曰:“成功”,各本作“功成”。 谦之案:景福本、法京敦甲本作“成功遂事”,...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33.html

王濬 王彦·兵智部·智囊(选录)

...筑河南、北为两城,号“夹寨”。王彦受命至滑州,置酒大会,阴遣人具舟于杨村,命甲士六百人,皆持巨斧,载冶者,具鞴炭,乘流而下。彦会饮酒半,佯醉,起更衣,引精兵千,沿河以趋德胜。舟兵举火熔锁,因以巨斧斩断浮桥,而彦引兵急击南城,遂破之。...

http://wenxue360.com/guji/6449.html

第十九_《老子道德经校释》

...其证也。惟庄子山木篇“其民愚而朴,少私而寡欲”,语同此石。河上注“少私”曰:“正无私也。”与经文七“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义合。以老解老,知刘说虽可通,而未可据以为定论也。 「音韵」此江氏韵读:倍、慈、有韵(之部,倍音痞,慈,上声)...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35.html

老子·道经·第二十六评析

...在二中,老子举出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这些范畴;十三中举出庞辱;本章又举出动静、重轻的范畴加以论述,是老子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反映。他揭示出事物存在是互相依存的,而不是孤立的,说明他确实看到客观现象和思想现象中,矛盾...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18.html

第四十二_《老子道德经校释》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谦之案:淮南子天文训:“道日规,始于一。”王念孙曰:“‘日规’二字与上下文义不相属,此因上文‘故曰规生矩杀’而误衍也。宋书律书作‘道始于一’,无‘日规’二字。”今案王说是也。淮南义本老子此,故下文曰:...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58.html

第五十七_《老子道德经校释》

...以无事取天下。政者,名法是也。”顾本成疏“政谓名教法律也”,与尹文子义同,盖名法家言。案“正”“政”古二字通用,唯此与“奇”对,当作“正”。四十五“清静为天下正”,与此“我好静而民自正”,皆当用本字。 以奇用兵, 严可均曰:“以奇”,御...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73.html

共找到21,92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