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膝羌附酒——原名“牛膝浸酒方” [药物组成] 牛膝(去苗)三两 萆薜三两 桂心二两 羌括二两半 附子(炮裂去皮脐)二两 当归二两 防风(去芦头)二两 虎胫骨(涂酥,炙徽黄)三两 [功能主治] 腰脚疼痛,行立不利。 [用法用量] 每于食前...
...痰癖者,由饮水未散,在于胸腑之间,因遇寒热之气相搏,沉滞而成痰也。痰又停聚流移于胁肋之间,有时而痛,即谓之痰癖。...
...病名。痈肿之生于胁部者。出《外科理例》卷四。多因足厥阴肝经郁火积聚而发,初起者形大如豆,如梅李,质硬而状平塌,漫肿似疼似痒,不红不热,其成脓多较迟缓,若溃,其脓水清稀,难速愈。早期治宜内服柴胡清肝汤。若溃脓宜改服托里消毒散。应鉴别肋骨结核...
...,复前行一寸,着胁,足少阳脉气所发,刺入六分,灸三壮。天池,一名天会,在乳后一寸(气府论注云二寸),腋下三寸,着胁直掖撅肋间,手厥阴足少阳脉之会(一作手心足少阳脉之会),刺入七分,(气府论注云∶刺入三分。)灸三壮。...
...痰证之一。①即燥痰。《医宗必读·痰饮》:“在肺经者,名曰燥痰。又名气痰。”②梅核气类病证。《医学入门》卷五:“七情痰滞咽膈,多胸,胁痞满,名曰气痰。”又曰:“七情郁成,咯出不出,咽之不下,形如破絮,或如梅核,四七汤;久者换苏子加黄芩、山栀...
...此证由忧思恼怒,饮食生冷,醉饱入房,损其脾气,又伤肝气,故两胁作痛。庸医再用寒凉药,重伤其脾,致变大病,成中满、番胃而死。或因恼怒伤肝,又加青陈皮、枳壳实等重削其肝,致令四肢羸瘦,不进饮食而死。治之正法,若重者,六脉微弱,羸瘦,少饮食,此...
...胁疼 【病人基本资料】 邻村李姓妇,年近四旬,得胁下疼证。 【病因】 平素肝气不舒,继因暴怒,胁下陡然作疼。 【证候】 两胁下掀疼甚剧,呻吟不止,其左胁之疼尤甚,倩人以手按之则其疼稍愈,心中时觉发热,恶心欲作呕吐,脉左右两部皆弦硬。 【...
...治相火迫聚,津液凝结成核,或绕顶夹耳,或循胁肋,不红不肿,不作脓者,谓之痰核。此痰火之机,急宜消散,初无痰火之证,但见核者,宜此主之。玄参(忌钱,一钱五分,滋阴降火,为消核之要品) 桔梗(一钱,为舟楫之药) 连翘(带子,一钱五分,开结降火...
...目录 《重订通俗伤寒论》苏羌达表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重订通俗伤寒论》:苏羌达表汤【处方】苏叶4.5~9克 防风3~4.5克 光杏仁6~9克 羌活3~4.5克 白芷3~4.5克 广橘红2.4~3克(极重者4.5克)鲜生姜2.4~...
...病证名。痞证之一。属痰气痞结的病证。《杂病源流犀烛·胸膈脊背乳病源流》:“因乎痰者为痰痞。脉必滑,胁下痛。”《类证治裁·痃癖症瘕诸积论治》:“痞由中脘痰气不利者,宜用砂枳二陈汤;痰结胸满,用顺气导痰汤;心下痞,发热而呕,用半夏泻心汤;心下...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