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端录》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痘疹专着。十六卷(又有五卷本及十卷本)。又名(仁端录痘疹》、《仁端录痘疹玄珠》。明·徐谦撰。撰年不详。包括痘病总括、辨痘形色、分期调治、痘疹兼杂症、治疗方药及药性、痘病歌赋和杂说等,内容较简明实用。现存清刻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509.htm

寒热杂说_《黄帝内经太素》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其血者,补太阴以出其汗。寒热之气在于肌中,故肌痛毛发焦也。唇口为脾官,气连肌肉,故肌肉热,唇口槁腊,不得汗也。是为足三阳盛,故去其血也。足太阴虚,故补之出汗。平按:“寒热”下,《灵枢》有“者”字,《甲乙》有“病”字。“太阴”,《灵枢》有“...

http://qihuangzhishu.com/106/131.htm

杂说四·马说主题_【古诗文大全】

...全文用了借物喻人的方式,把伯乐比喻为知人善任的贤君,把千里马比喻为未被发现的真正人才,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不识人才和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抨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 思想感情(...

http://wenxue360.com/gushiwen-shangxi/2219.html

杂说一·龙说赏析_【古诗文大全】

...文章以龙喻圣君,以云喻贤臣,借“龙嘘气成云”,然后“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宇宙间)”的传说,阐明贤臣离不开圣君任用,圣君也离不开贤臣辅佐的道理,可以视为《马说》的姊妹篇。韩愈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

http://wenxue360.com/gushiwen-shangxi/5751.html

街谭巷议的解释_街谭巷议的意思和出处_成语词典

...大街小巷里人们的议论。指民间的舆论。同“街谈巷议”。 唐·丘光庭《兼明书·杂说·日远近》:“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其道大德尊,岂与小儿街谭巷议乎又六合之外,非关教化者,仲尼弃而不论,故子路问事鬼神与死,皆不答也。”...

http://hanwen360.com/cy/121064.html

鬼怕恶人的解释_鬼怕恶人的意思和出处_成语词典

...比喻凶恶的人惧怕更凶恶者。 旧题宋·苏轼《艾子杂说》:“王曰‘前人已不住矣,又安敢祸之?’艾子曰:‘真是鬼怕恶人也。’” 他也不免有些~,席上有他内侄连赵完在内,那个主子一团性气,料得也不是善查。 ◎《醒世姻缘传》第三九回...

http://hanwen360.com/cy/279481.html

《针灸四书》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针灸丛书。元·窦桂芳辑。1311年刊行。系《子午流注针经》、《针经指南》、《黄帝明堂灸经》和《灸膏肓腧穴法》四书的合称。附刊窦桂芳《针灸杂说》。《针灸四书》的主要内容后收录于《普济方》卷四百○九-四百一十三。现存初刻本。1983年...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320.htm

《针灸四书》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针灸丛书。元·窦桂芳辑。1311年刊行。系《子午流注针经》、《针经指南》、《黄帝明堂灸经》和《灸膏肓腧穴法》四书的合称。附刊窦桂芳《针灸杂说》。《针灸四书》的主要内容后收录于《普济方》卷四百○九-四百一十三。现存初刻本。1983年...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801.htm

《寓意草》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方著作。清·喻昌撰于1643年。全书收辑以内科杂病为主的疑难治案六十余则。前有医论二篇,作者强调“先议病,后用药”,其“议病式”就是一份比较完整的病历格式。在治案中喻氏对病因、病情记述较详;辨证剖析明彻、治法稳妥灵活。并以层层设问的方式...

http://qihuangzhishu.com/195/1768.htm

《寓意草》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方著作。清·喻昌撰于1643年。全书收辑以内科杂病为主的疑难治案六十余则。前有医论二篇,作者强调“先议病,后用药”,其“议病式”就是一份比较完整的病历格式。在治案中喻氏对病因、病情记述较详;辨证剖析明彻、治法稳妥灵活。并以层层设问的方式...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850.htm

共找到285,61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