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否每个病人相同_【中医宝典】

...留是指针刺得气后将置留于人体穴位上,以便运,加强感,达到持续刺激作用。不论什么病证均相同时间留是不当的,能否正确掌握留时间与疗效有密切关系。 怎样从病证中决定留时间 Ⅰ、寒证与热证:寒证宜,久留;热证宜泻法,...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340.html

十四_《针灸问对》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一切 凡欲下之时。两手大指甲。于穴旁上下左右四围掐而动之。如刀切割之状。之法也。二摇 凡退出穴之时。必须摆撼而出之。青龙摆尾亦。故曰摇以行气。此出针法也。三退 凡施补写。出豆许。补时。出宜写三吸。写时。出宜补三呼。再停...

http://qihuangzhishu.com/804/8.htm

十四_《中医刺灸》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针刺基本手法,窦汉卿《经指南》中归纳为下十四。即动、摇、进、退、搓、盘、弹、捻、循、扪、摄、按、爪、切等。《金针赋》对此作了总结归纳,把它连贯起来说:“爪而切之,下之法;摇而退之,出之法;动而进之,催之法;循而摄之,行气之法...

http://qihuangzhishu.com/113/94.htm

·伤寒论

...者,以阴得阳则解也。 寸口浮为在表,沉为在里,数为在府,迟为在藏。假令迟,此为在藏也。 趺阳脉浮而涩,少阴如经也,其病在脾,当下利。何以知之?若浮大者,气实血虚也。今趺阳脉浮而涩,故知脾气不足,胃气虚也。以少阴脉弦而浮(一作沉),...

http://wenxue360.com/guji/3694.html

·伤寒论

...者,以阴得阳则解也。 寸口浮为在表,沉为在里,数为在府,迟为在藏。假令迟,此为在藏也。 趺阳脉浮而涩,少阴如经也,其病在脾,当下利。何以知之?若浮大者,气实血虚也。今趺阳脉浮而涩,故知脾气不足,胃气虚也。以少阴脉弦而浮(一作沉),...

http://www.wenxue360.com/guji/3694.html

辨证施针,贵在精,不在于多——探究岭南陈氏飞_【中医宝典】

...了病人多个穴位的进针操作,令人叹为观止。 以上这种方法被称为“岭南陈氏飞”。30多年来,该方法深受患者欢迎,备受同行赞许和喜,并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交流上作现场示范表演,还吸引了英、美、日、、澳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和进修医生前来...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8005.html

冬月少非痈疽之谓_《类经》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素问·通评虚实论》)帝曰∶春亟治经络,夏亟治经俞,秋亟治六腑,冬则闭塞。闭塞者,用药而少石也。(亟,急也。凡取病者,春宜治各经之络穴;夏宜治各经之俞穴;秋气未深,宜治六腑阳经之穴;冬寒阳气闭塞,不易行,故当用药而少施针石,此...

http://zhongyibaodian.com/leijing/481-27-9.html

论疮疡汗下药_《外科枢要》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仲景先生治伤寒,有汗、吐、下三。东垣先生治疮疡,有疏通、托里、和荣卫三之得宜,厥疾瘳矣。假如疮疡肿硬木闷,烦热,便秘,沉而实,其邪在内,当先疏其内以下之。 肿作痛,便利调和,浮而洪,其邪在表,当先托其里以汗之。元戎云∶荣卫充满...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shuyao/773-5-6.html

后世存在的问题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个学术上的争论研究问题,但它一直存在于后世的实践历史过程中,无法统一认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在一定程度上未能解决的实际问题。 4、被诊寸口击的局限性 独诊寸口,方法简便,之有效,这是主流,但它是否有局限性,亦是可商榷的问题。若干疾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78.html

解《素问》第五十四篇_【黄帝内经】

...,寒温气多少也。 若无若有者,疾不可知也。 察后与先者,知病先后也。 为虚与实者,工勿失其。若得若失者,离其也。 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者,为其各有所宜也。 补泻之时者,与气开阖相合也。 九针之名,各不同形者,穷其所当补泻也。 刺实须其虚...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54.html

共找到303,70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