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温条三十条_《六因条》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在阳明之表,卫外之邪既散,气分之热未清,欲传之象已着。故葛根、薄荷、桑叶、大力、枇杷叶开泄透表,连翘、黑栀、萎皮、杏仁宜清肺气,使卫分气分之邪两解,不致传入阳明之腑,而为斑黄狂妄也已。春温条第三春温汗后,头不痛,身热不恶寨,舌渐黄,咳嗽...

http://qihuangzhishu.com/788/4.htm

斑疹条丹瘖附计十七条_《六因条》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热自内蒸则口渴,邪干肺位则咳涕。当其未见点时,先宜疏透。故薄荷、荆芥、大力疏风泄汗,连翘、杏仁、前胡清宜气分,枇杷叶、赤柽柳轻扬达表,冀其汗泄腠开,斑疹速透,毌使传变为要。斑疹条第二斑疹汗泄,头不痛不恶寒,身热口渴,咽痛目赤,斑疹隐隐,...

http://qihuangzhishu.com/788/25.htm

痉_《医学心悟》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痉者,项背强,头动摇,口噤,背反张是也。此太阳伤风,复感寒湿所致。其有汗恶风为柔痉;无汗恶寒为刚痉,加减小续命汤主之。然痉病有三阳经络之殊,有胃腑实热所致,有三阴中寒所发,有内伤气血虚弱而发,不可不。假如头摇,口噤,背反张者,太阳痉也头...

http://qihuangzhishu.com/657/155.htm

自序_《知医必》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余虽稍知医道,实儒生也。儒者佩圣门之训,一言必慎,敢好哉!虽然,医不至于杀人,不可也;医杀人而予不知,不可也;杀人在一时,而不至流毒后世,即不犹可也。奈今之医者,并不知医,惟知求利,草菅人命,恬不为怪;即或稍有涉猎,而偏之为害,更...

http://zhongyibaodian.com/zhiyibibian5718/305-2-0.html

准确方证 活用经方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关键在于方证是否对应。经方大师胡希恕教授有句名言,“方证是六经八纲辨证的继续,亦即辨证的尖端”,并特别强调,“中医治病有无疗效,其主要关键就在于方证得是否准确。”这充分说明了《伤寒论》经方治病方证的重要性。 刘渡舟教授曾指出:“《伤寒论...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2377.html

味的解释_味的意思和出处_汉语词典

...国语辞典 認味道。 如:「他是味高手,只要一聞,就知道要端出來的是什麼食物了。」...

http://hanwen360.com/c/260945.html

《内外伤》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三黄枳术丸 除湿益气丸 上二黄丸 枳实导滞丸 枳实栀子大黄汤 白术丸 木香见丸 三棱消积丸 备急大黄丸 神应丸 益胃散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分而治之 论酒客病 葛花解酲汤 除湿散 五苓散 临病制方 随时用药 吐法宜上部有脉下部无脉 瓜蒂散 重...

http://qihuangzhishu.com/297/index.htm

方证是高层次的辨证方法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见有恶心欲吐者,就可辨为吴茱萸汤证,就可以吴茱萸汤治疗,无须头痛的经络部位,不必头痛的寒热虚实,之辄效。再如,难治的咳喘,只要见有舌红苔厚腻一症,就可辨为甘露消毒丹证,就可以甘露消毒丹治疗,不必考虑是温病还是杂病。 因此,方证...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4330.html

的解释_眼的意思和出处_汉语词典

...国语辞典 眼能明辨。形容眼力好。 劉知遠諸宮調.第十二:「強人眼世中希,彥威乎親天下少。」 董西廂.卷二:「不惟眼與身輕,那更馬疾手妙。」...

http://hanwen360.com/c/189381.html

我的临证四观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来处方施治。此时最具有特色的是,要重视对同类药的性味、功用、归经的细微差别的“辨析”,进行“一药多效”的“药择优”而。为病寻药、为症择药,选择针对患者现病证有多重功效之药来入方。如一首常用方剂“生脉散”(引自《医学启源》),原方由麦冬、...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585.html

共找到253,93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