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疽之生于股部(大腿)或胫部(小腿)的统称。《灵枢痈疽篇》:「发于股胫,名曰股胫疽。其状不甚变,而痈脓搏骨。」本病多因风寒湿凝结而成,或因情志郁结,肝脾两亏,气滞痰凝而致。初起坚硬成块,大如指头,皮色不变,缓慢漫肿,化脓,脓深至骨,难溃难收...
...疽之坚硬如石,形如桃李或鸡卵,皮色如常,由小渐大,难消难溃,既溃难敛者,名为“石疽”。多因寒凝气滞所致。若向内溃烂,多成逆证,亦有化脓而转为阳证者,较易痊癒。因其发病部位不同,分为上、中、下三种:“上石疽”:生于颈项两侧(或左或右,常为...
...《急救广生集》乳疽方用南星一枚、葱白一个共捣烂,以绢裹塞鼻孔。患左塞右,右塞左。一方,生半夏(七个)、葱头(七个)、乳香(五厘),共捣烂为丸,乌金纸包裹,塞鼻孔如前法。 目录 《急救广生集》乳疽方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急救广生集》...
...作者:李迅 朝代:宋·庆元二年 年份:公元1196年 原序 背疽方总论 背疽其源有五 察疽发有内外之别 审内证用药 服补药快捷方式 疽发所在有不可治者 戒忌 麦饭石膏论 治疽痈用药大纲 论服嘉禾散 论服不换金正气散 论渴疾本原 痈口将收论...
...夫鬓疽者,乃少阳三焦、胆相火妄动,又兼肾水不能生木,或感风热而发。盖鬓发之际,肌肉相薄,最难腐溃。初起寒热交作,头眩,痛彻太阳,甚则耳目连鬓通肿。治法不可妄用针灸,必分阴阳表里邪正虚实治之,庶不致误。如初见疮时,多寒少热,口干作渴,好饮...
...《外科传薪集》背疽夹青炙乳香 炙没药 银朱 黄丹 血竭 儿茶(各一两) 铜绿(八分) 共为细末. 目录 《外科传薪集》背疽夹青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外科传薪集》背疽夹青 炙乳香 炙没药 银朱 黄丹 血竭 儿茶(各一两) 铜绿(八分...
...【方歌】痈脉脉宜洪大数,若逢牢短化脓难,疽脉最宜沈与弱,浮大且散命归泉。【注】痈乃阳毒,应见阳脉。若洪大而数,则毒易溃。若见牢短之脉,则为阴凝气少,故曰化脓难也。疽乃阴毒,脉应见沈与弱,是为顺脉。若见浮大而散,则为阳脱气败,故曰命归泉也。...
...【方歌】天柱疽生天柱骨,上焦郁热蓄督经,灸之有疱方为顺,色黑形陷逆而凶。【注】此疽生于项后高骨,名天柱骨,即大椎骨也。疽之初起,形如卧蚕,由上焦郁热,蓄于督脉,以致肩背拘急,极痒入骨。宜于疽上以艾灸之,若灸之有疱者顺,无疱者逆。甚至色黑形...
...《洪氏集验方》治背疽糁药童县尉传。龙游有患背疽,已溃如碗面大,视五脏仅隔薄膜耳,自谓必死。有用大鲫鱼一枚,刳去肠脏,以羯羊粪实其中,烘焙焦黑,极干燥,研为细末,干糁之,疮口遂收,至今无恙。 目录 《洪氏集验方》治背疽糁药 ▼ 相关方剂 ▲...
...夫附骨疽者,以其毒瓦斯深沉附着于骨也。此疾与贼风相类而不同,人不能辨治之误矣。骨疽者,由秋夏露卧,为冷折之,风热伏结,附骨成疽。贼风之候,由风邪之气搏于骨节,故其痛深彻骨髓,遇寒则痛甚。附骨疽痛而不能转,初按之应骨,皮肉微急,洪洪如肥状者...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