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劳复等病的证治以及汗、吐、下等治法的应用范围和禁忌证。后世多数学者认为,“辨脉法”、“平脉法”、“伤寒例”3篇及“痉湿暍、“汗、吐、下可与不可”等条文非仲景笔,系王叔和编撰增入,故自明代以后多删而不录。 二、《伤寒论》的主要贡献 该书是一...
...吁,其可慨矣!吾邑东皋徐君,少时学儒,去学医,攻探研极,究寻诸名家。谓淳于意以医状,王叔和以《脉经》,钱乙以五脏方,杨士瀛以《直指论》,刘完素以《原病式》,罗天益以《卫生宝鉴》,类不可胜数。然人各师其见,家各颛其方。辞说丛衍,则译导难;简牍...
...者,是脾之乘心,子之扶母,为实邪,虽病自愈。反得弦细而长者,是肝之乘心,母之归子,为虚邪,虽病易治。反得浮涩而短者,是肺之乘心,金之凌火,为微邪,虽病即瘥。凡失血、下利、久嗽,久病之人,俱忌洪脉。”《脉经》曰∶“形瘦脉大而多气者死”,可见形...
...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5、王叔和《脉经》;6、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7、王焘《外台秘要》;8、掌禹锡等《补注神农本草》;9、苏颂《图经本草》宋代刻书,可分为官刻本、家刻本和仿本三大系统,官刻本指的是政府机关刻书。官刻本又有中央...
...穴位所能造成的后果,作了具体阐述,对禁针穴误刺所生后果,已有具体分析。(二)灸法的成就魏晋南北朝时期,灸治疗发展迅速,成就显著。其中,以葛洪《肘后备急方》和陈延之《小品方》较为突出。在葛洪前,王叔和首倡灸治疗,其所著《脉经》,即提出“灸百壮”...
...问难》、张仲景《金匮》、王叔和《脉经》、陶弘景《肘后》,此数公者,虽曰祖述《灵》、《素》,其实以作为述。自兹以往,医事寥寥,虽著作者代不乏人,求其无偏无陂,实难多观。惟明末李时珍、张景岳、喻嘉言递出,阐明《金匮》、发泄《内经》,扫芜秽而返...
...二脉举按皆得,而刚柔异质。实为邪气实,虚乃本气虚。虚虚脉大而松,迟柔力少充。多因伤暑毒,亦或血虚空。(迟大而软,按之无力。按《脉经》言“隐指豁空。”非是。诸脉中,惟芤、革二脉言空,以虚脉而言空,能别乎革,难别乎芤。濒湖曰∶脉虚身热,为伤暑...
...难经》、《脉诀》,泛滥则空谈刘、李、张、朱。不知《难经》时与《灵素》相左,《脉诀》明系入室操戈。仲景专法《内经》,余者不无出入。知而不能读,读而不能解,解而不能通,其中肯綮,固非浅识所能窥测。乃如王叔和。晋之名医也。所撰《脉经》,欲以发灵...
...脉而弦,脉之有力者也,雄姿猛态,可以举百钧;脉而弱,脉之无力也,纤质柔容,不能举一羽。(同一弦也,在肝经则泻之,攻之;在胆经则和之解之。)弦弦脉似张弓,肝经并胆宫。疝 瘕疟,象与伤寒同。(《素问》曰∶“脉端直以长。”《刊误》曰∶“从中直过...
...按】实之为义,邪气盛满,坚劲有余之象也。既大矣而且兼长,既长大矣而且有力,既长大有力矣,而且浮中沉三候皆然,则诸阳之象,莫不毕备焉。见此脉者,必有大邪大热,大积大聚,故王叔和《脉经》云∶“实脉浮沉皆得,脉大而长微弦,应指 然。”又曰∶“血实...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