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则取于阳明。后人谓独取阳明,此“取”字有教人补之意。是以丹溪独引越人泻南方、补北方之法,以发明“独取阳明”之旨。究未能尽所以取阳明之义,而意反有相戾者。夫南方,离火也;北方,坎水也。其言曰∶金体燥而居上,主畏火;土性湿而居中,主畏木。泻...
...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茎中痛.世人不知此证.误为滞下治之.祸不旋踵.(滞下即今所谓痢疾也.)此是肾虚之证.欲去不去.似痢非痢.似虚努而非虚努.盖痢疾后重.为因邪压大肠坠下.故大肠不能升举而重.治以大黄槟榔辈.泻其所压之邪而愈.又有久泻大肠...
...下气,消胀,配枳实,槟榔,焦三仙、木香等,可用于三焦气滞,湿热郁结,肠胃积滞的便秘,腹胀。配大黄、槟榔、雄黄,使君子等,可用于虫积腹痛,腹胀、大便干秘。 单用本品一至三钱,一半生用,一半炒用,为细末,每次用三分至八分,温开水送服,每日一次或...
...功能主治】泻肠胃积滞,实热,下瘀血,消痈肿。主治食积停滞,脘腹胀痛,实热内蕴,大便秘结,急性阑尾炎,黄疸,经闭,痛肿,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1~3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相关中药 ▲ 返回目录《中华本草》:小大黄 【出处】始载于...
...芍药(一钱) 柴胡(八分)一方 治肥白人气虚,两胁痛,发热者。人参(七分) 黄 (八分) 柴胡(一钱) 黄芩(八分) 木香(六分) 青皮(一钱) 川芎(五《冯氏锦囊秘录》柴胡泻肝汤郁怒伤肝,左胁痛。柴胡(一钱二分) 甘草(五分) 青皮 芍药...
...并非肾阳虚弱,命门火衰,故补肾壮阳非但不效,反有助邪之弊。治宜通因通用,温下荡积,先调脾胃,后议阳痿。拟大黄附子汤加味:大黄10g 附子10g 细辛6g 白芍15g 甘草5g 二剂嘱禁饮酒,少肥甘。药后下泻秽物十余行,腹痛减轻。继服二剂,又下...
...精要云。大黄宣热散毒。治痈疽要药。痈疽始作。皆须大黄等汤极转利之。排日不废。又曰。疮疽泄利。皆是恶候。丹溪曰。此皆不能使人无疑。借曰用大黄。恐因大府秘而病体实。有积热沉痼者发也。破结导滞。推令转动而已。岂可谓极转利之。而且排日不废耶若下利...
...行于百脉而成营卫。若饮食一伤,起居不时,损其胃气,则上升精华之气反下降而为飧泄矣!(批∶大凡泻属气虚、火、痰、食积,泻水而腹不满者是湿。饮食入胃不行,完谷不化是气虚;肠鸣泻水,痛一阵,泻一阵是火;或泻或不泻,或多或少是痰;腹痛甚而泻,泻后痛...
...必舌黄胸痞,不甚拒按,面色亦带黑滞,所下如胶似漆。 大黄还是重要的止血药。有人治疗大衄血案,77岁高龄大黄重用至60克,釜底抽薪,服一剂,半夜血止。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总结大黄药证是“痛而秘,烦而热,滑而实”,大多体格健壮,口燥舌黄。大黄功效...
...脏腑虚实。临时加减。治风秘肠胃不宣利。令人壅闷。香桂丸方木香(一分) 桂(去粗皮) 大黄(湿纸裹煨锉) 郁李仁 羌活(去芦头) 槟榔(锉各半上七味。捣罗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茶酒下。治风热大肠秘涩不通。心烦腹满。...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