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赤清心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治疗学术语。指一种清。用清心火、利小便的药物治疗心火炽盛的方法。如心热移于小肠,症见口渴面赤,口舌生疮,小便赤涩或溲时热痛,用栀子、连翘、木通、通草、甘草梢等药,方如导赤散。...

http://qihuangzhishu.com/167/1410.htm

冬季养生_四季养生_【中医宝典】

...生小要点 山楂:消食健胃 活血化瘀 十方预防冬季感冒 数九寒天如何养生 素食也可“冬补” 糖尿病病人如何健康过冬 糖友冬补可用膏方 体虚汤养 寒来粥挡 天寒补肾 黑米最佳 天寒多食温胃品 天冷谨防冻疮困扰 调养脏腑现在正是好时机 推荐几款...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dongjiyangsheng-429-1.html

秋季食用6种食物抵抗干燥_秋季养生_【中医宝典】

...,为你秋季食疗养生增添美味色彩。 1、梨:清心降火解秋燥 梨具有润燥消风,镇咳止喘,清心降火的作用,可以缓解“秋燥”,醒酒解毒。生梨性凉,老年人不宜一次吃得过多。脾胃较弱的人,也可以做成冰糖炖梨水,亦是一种很好的食用方法。 2、大枣:...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486.html

古代名人养生“九诀”_中医养生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四” 明代医学家万密斋指出:“养生之法有四:一曰寡欲,二曰慎动,三曰时,四曰却疾。” “五知” 宋代周守忠说:“知喜怒之损性,故豁情以宽心;知...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5037.html

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①种治疗法则。见《医学心悟》。即汗、吐、下、和、温、清、消、补。详各条。的实际运用,早在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已经赅备。②穴的用法,主要指灵龟及飞腾。出《针灸大全》。③下手。出《针灸大成》。见该条。...

http://qihuangzhishu.com/166/90.htm

秋季养生多“设防”哪几种疾病_中医养生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30g、菊花15g,煎水代茶饮用。有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的功效,是秋季防治秋燥的良好保健饮品。 秋季养生防中风 晚秋寒气渐长,与燥邪结合,寒主收引、使血管收缩,脑血管病变也因之增多,轻者口眼歪斜,重者倒地不起,此时注意多摄入含蛋白质...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5821.html

动要适当 静要得法_运动养生_【中医宝典】

...古人强调“养生要善于习动”,习动的关键就在于一定要掌握好“动要适度”。养生,又要“善于习静”。 谁都知道一句名言:“生命在于运动。”那么,怎样运动锻炼呢,是不是动得越多,身体就越好呢?关键就是:动要适当,静要得。 无论体力劳动或体育运动...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480.html

中医常用内治及施护:汗_【中医宝典】

...中医常用的治法较多,除了辨证立法,选用内服的方药之外,还有针灸、刮痧、贴敷、熏洗、割治等行之有效的方法。现论述按辨证论治常用的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种治法及施护。 汗: 汗,亦称解表法。即通过开泄腠理,促进发汗,使表邪随汗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12.html

牛黄清心丸_中医方剂书籍汇集【中药方大全】

...《奇方类编》牛黄清心丸专治中风中痰,昏晕不醒,口噤痰喘及小儿惊风,发搐五痫等症。胆星一两(姜汁炒) 白附子一两(煨) 郁金五钱 半夏一两(皮硝汤泡五次;皂角汤泡五次上五味为粗末,腊月黄牛胆三个取汁,和药仍入胆内,扎口挂风檐下,次年可用,取...

http://zhongyaofangji.com/yaofang/niuhuangqingxinwan.html

风痹门_《养生导引》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之术】

...,使人耳聪。久行,还可以使眼、耳、鼻、舌、身、意,佛家所说的六根,保持清净健康,不受外界的侵袭和干扰。本法与“中风门”第二大致相同。□〔原文〕∶踞,伸右脚,两手抱左膝头,伸腰,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难屈伸拜起,胫中疼痛痹。〔解说〕采用...

http://qihuangzhishu.com/785/3.htm

共找到143,73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