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 阳 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脉经》。如微风吹鸟背上毛,厌厌聂聂。轻泛貌。如循榆夹《素问》。如水漂木。崔氏,如捻葱叶。黎氏。 浮脉法天。有轻清在上之象。在卦为乾。在时为秋。在人为肺。又谓之毛。太过则中坚旁虚。如循鸡羽。病在外也。不及...
...语出《伤寒论》。指寸部和尺部俱现浮象。寸脉属阳,尺脉属阴,两部脉俱浮,即浮洪脉。见于风温病外热已盛,而误用辛温发汗,津液受伤,致使热邪内外充斥。 ...
...夫脉浮当汗,脉沉当下,固其宜也。其脉虽浮亦有可下者,谓邪热入腑,大便难也。大便不难,岂敢下乎?其脉虽沉亦有可汗者,谓少阴病,身有热也。假若身不发热,岂敢汗乎?此取证不取脉也。...
...言,则脉为根本,色为枝叶。”《内经》中脉色互称之处或以色言脉的提法也不少,如《素问·五脏生成篇》:“赤脉之至也,喘而坚白脉之至也,喘而浮青脉之至也,长而左右弹黄脉之至也,大而虚黑脉之至也,上坚而大……”当然此以五色代五脏,但以色言之亦可见《...
...指南》一书中。因窦氏擅用此八穴而名声渐起,故后世又称此八穴为“窦氏八穴”。在窦汉卿《针经指南》中详细介绍了八穴的位置、经络所属、取穴方法及临证应用范围,对八脉交会穴在后世的流传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八脉是指奇经八脉,即任、督、冲、带、阴维、...
...于脏,故邪气浮之,与皮毛相得者也。以酸甘入辛散剂中,津液得回,大气得敛,即汗出而脉盛矣。何者?气必一吸而后能一嘘也。若夫温热之病,汗出不止,而浮滑数疾,是真阴内脱也;伤寒邪深,脉微欲绝,得药后脉暴浮,与下利甚而脉空豁,是真阳内脱也;困病日久...
...《医宗金鉴》日:“心肺俱浮,以皮毛取之而得者,肺之浮也,以血脉取之而得者.心之浮也,故日浮脉皮脉。肝肾俱沉,以筋平取之者,肝之沉也,以至骨取之而得者、肾之沉也,故曰沉脉筋骨。肌肉在浮沉中间,故日中候也。”《脉诀刊误》则以用力之轻重、简而约...
...如邪盛而正气不虚时,脉浮而有力;如虚人外感或邪盛正虚时,脉多浮而无力。外感风寒,则寒主收引,血脉拘急,故脉多浮紧;外感风热,热则血流薄疾,故脉多浮数。 1、浮脉 脉象特征:轻按即得,重按反减;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临床意义:浮脉主表证,亦...
...脉学著作。一卷。清·黄蕴兮撰。约刊于1746年。黄氏以歌诀形式论述26脉及其主病。歌诀在编法上有其特点,如介绍浮、沉等脉,即用浮、沉等韵编成该脉歌诀。各脉主病以《内经》记载为主,并扼要摘取《脉经》及后世脉学著述作为补充。后辑入《疡医大全》...
...脉学著作。一卷。清·黄蕴兮撰。约刊于1746年。黄氏以歌诀形式论述26脉及其主病。歌诀在编法上有其特点,如介绍浮、沉等脉,即用浮、沉等韵编成该脉歌诀。各脉主病以《内经》记载为主,并扼要摘取《脉经》及后世脉学著述作为补充。后辑入《疡医大全》...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