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失衡,治病就是调理阴阳,使之平衡,即《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具有五行属性的身体 五行学说和阴阳学说一样,也是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它认为物质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性质的物质构成的,他们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凡天地万物变化生杀神明之道,总不外乎阴阳之理,故阴阳为万事之本。)治病必求于本。(万事万变既皆本于阴阳,而病机药性脉息论治则最切于此,故凡...
...而自行,各守其乡矣。程曦曰∶尝见今之治痢,不分属热属寒,开口便言湿热,动手便用寒凉,盖因未究脉象,未审舌苔之故耳。凡辨病之寒热虚实,表里阴阳,皆当于脉舌中细细求之,庶几无误。...
...我们都知道中医的核心就是围绕着阴阳而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开首即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这话对中医这门学问进行了高度浓缩和概括。所以中医这门学问,离不开天地,而阴阳是...
...气之虚实,此以形体别虚实也;又曰∶邪气盛则实,形气夺则虚,此以邪正别虚实也;以饮食言,曰∶谷盛气盛,谷虚气虚;以血脉言,曰∶脉实血实,脉虚血虚;至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留而不行,其病则实。分疏到此,无隐不彰矣。进而论之,实者邪实,虚者正虚。...
...宜于南,浅矣哉!愚按前论内云火症固多,但虚实不同,治法亦异,故王太仆先生曰∶大寒而甚,热之不热,是无火也;大热而甚,寒之不寒,是无水也。昼见夜伏,夜见昼止,不时而动,是无火也。大抵病热,作渴饮冷,便秘,此症属实,为热故也。或恶寒发热,引衣蜷...
...谈中医治病所求之“本” 宋兰 (一九九O年二月) 治病求“本”是中医治疗原则之一。“本”之含义,古人论述繁杂,概而言之,为疾病的根本性的实质,不专指病原,而是包括病因病机。明代张景岳以阴阳总括病之“本”,如《中医内科学,第一版,...
...阴阳失调是疾病的基本病机之一,临床上既用以阐释阴阳对立制约关系失调的寒热虚实或真假的病证,也可用以说明阴阳互根互用关系失常的精血津液与气之间的互损性病证。从更广的意义上讲,由于阴阳概念可用以说明脏腑、经络、营卫及气机升降出入等的相互关系,...
...近世医理不明,医学荒杂,治病不辨三因虚实,一概笼统用药,以致虚虚实实,杀人如麻,曷胜悼叹!良由不肯留心前人论病论脉论治诸说,遂至越规矩,弃绳墨,师心自用。若欲脱去陈方旧论,而独辟新奇,殊不知仲景而下,如河间、丹溪、东垣、洁古、海藏诸贤,衡...
...雷真君曰∶天地之道,不外阴阳,人身之病,又何能离阴阳也。内经论阴阳,已无余义。然而止论其细微,反未论其大纲也。人身之阴阳,其最大者,无过气血,内经虽略言之,究未尝言其至大也。盖气血之至大者,在气之有余与血之不足。气有余,则阳旺而阴消;血...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