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络脉之一。《灵枢·经脉》:“手少阴之别,名曰通里,去腕一寸半(半字应据《黄帝内经太素》卷九删),别而上行,循经入于心中,系舌本,属目系。”该络脉从腕上1寸的通里穴处分出,别走手太阳小肠经,在腕后1.5寸处与本经相并上行,进入心中,上连...
...,则《太素》与全元起本同,惜全本已亡,无从查究耳。五脏常内阅于上,在七窍。阅,余说反,简也。其和气上于七窍,能知臭、味、色、谷、音等五物,各有五别也。平按:“在七窍”《灵枢》作“七窍也”。肺气通于鼻,鼻和则鼻能知臭香矣;肺脉手太阴正别及络皆...
...病名。疟疾之一。(疒皆)同痎,即痎疟。《黄帝内经太素·三疟解》:“夏伤于暑,秋必(疒皆)疟。”《难经·五十六难》:“令人发咳逆,(疒皆)疟。”详见痎疟条。...
...“按《甲乙》及《太素》并全元起注本并作忧。皇甫士安云:心虚则悲,悲则忧。杨上善云:脾②之忧在心变动也,肺之忧在肺之志,是则肺主秋,忧为正也,心主于忧③,变而生忧也。”②“脾”,人卫本注曰:顾从德本《素问》作“脾”,应据《甲乙》卷一第一注改为...
...方》、《脉法》、《导引图》等14件医书,而墓主是西汉初年封于长沙的轪侯利仓之子,下葬时间为汉文帝十二年,即公元前168年,这些文献较为简略粗糙,例如只有十一经脉,而黄帝内经是十二经脉,从理论的简繁、完善程度上认为,十一经脉要早于十二经脉,也...
...十二经标本之一。《灵枢·卫气》:“手阳明之本,在肘骨中,上至别阳,标,在颜(按:《黄帝内经太素·经脉标本》作“颊”)下合钳上也。”该经本在肘骨中,当曲池等穴处;标在颜下合钳上,约当人迎等穴处。...
...医经著作。又称《太素》,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包括《素问》、《针经》(即《灵枢》)两部分的内容。原书在隋唐之际经杨上善重加编次和注释,扩为三十卷,今已残缺。国内刊本只有二十三卷。本书不仅保存了《黄帝内经》中一些原文的较早形态。全书...
...医经著作。又称《太素》,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包括《素问》、《针经》(即《灵枢》)两部分的内容。原书在隋唐之际经杨上善重加编次和注释,扩为三十卷,今已残缺。国内刊本只有二十三卷。本书不仅保存了《黄帝内经》中一些原文的较早形态。全书...
...注于大冲,大冲者,在行间上二寸陷者之中也,为输;《明堂》本节后二寸半陷中也。平按:《灵枢》“行间”上,无“者”、“在”二字。行于中封,中封者,在内踝前一寸半陷者中也,使逆则宛,使和则通,摇足而得之,为经;气行曰使。宛,不伸也,塞也。《明堂》...
...编者按:《太素》此卷后有《九刺》、《十二刺》二篇,萧本未收。本次校点从仁和寺本、盛文堂本补入,并依萧氏体例,以《灵枢》、《素问》、《甲乙经》校勘。...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