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结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证名。①胃肠实热燥火所致的便秘。见兰室秘藏·大便燥结门医学入门·燥结:“结有能食脉实数者,为阳结。”景岳全书·杂证谟:“阳结证必因邪火有余,以致津液干燥。此或以饮食之火起于脾,或以酒色之火炽于肾,或以时令之火蓄于脏。凡因...

http://qihuangzhishu.com/195/3163.htm

历代医学姓氏_医学入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谈性理及天文、地理、医学之书,竟夕乃去。晚年着医衍二十卷,编地理拨沙经图,卒年九十九。李惟熙 舒州人。博学通医,善物理。云∶菱、芡皆水物,菱寒而芡暖者,菱花开背日,芡花开向日故也。又曰∶桃、杏双仁辄杀人者,其花本五出,六出必双仁。...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rumen/346-2-6.html

医学入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医学入门(公元 1624 年)明.李榳着。八卷。内容为脏腑图,明以前医家简介,经络、脏腑、诊断、针灸、本草、外感、内伤、杂病、妇幼、外科、用药赋、古方歌括、急救、怪病、治 法、习医规格等。 作者:李橚 朝代:明 年份:公元1575年 ...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rumen/index.html

张仲景·伤寒例第三、湿第四、辨太阳病脉第五_增订叶评伤全书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严寒折伏,藏于肌骨之间,至春郁遏之阳热,为外邪逗引,始得发泄。伏阳既出肌肤,遇春令之气暄热,两热相干,而成温病,即素问·生气通天所谓冬伤于寒,春必病温者是也。其外感之邪轻,故不恶寒,只发热而渴,亦有微恶寒,旋即热渴者,外邪较重也。若口...

http://qihuangzhishu.com/778/26.htm

医史文献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定中的张景岳传,戴良的丹溪翁传等,他们由于生活于同时代或相近时代,常能得到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四是笔记小说中常有医史研究的记载。五是医家著作,徐春甫的古今医统大全介绍了270多名医家;李的医学入门叙述了医学源流,介绍了...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51.htm

郁冒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证名。①昏冒神志不清的病证。素问·至真要大:“郁冒不知人者,寒热之气乱于上也。”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医学入门...

http://qihuangzhishu.com/195/1792.htm

朱丹溪·中暑_增订叶评伤全书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中暑曰∶乃夏月炎暑也,盛热之气着人也,有冒、有伤、有中,三者有轻重之分,虚实之辨,或腹痛水泻者,胃与大肠受之,恶心者,胃口有痰饮也,此二者冒暑也。可用黄连香薷饮、清暑益气汤,盖黄连退暑热,香薷消畜水。或身热头疼,躁乱不宁者,或身如针刺...

http://qihuangzhishu.com/778/30.htm

医学入门书的空前发展与医学杂志的出现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清代临证各科都取得许多新成就,同时也涌现了众多古医籍注释本和医学全书、类书、丛书的编纂出版;启蒙医书以及入门方书的编著、出版,继明代之后空前繁荣,成为清代医学发展的一大特点。我国第一本医学杂志吴医汇讲的出现标志着医学学术讨论开始有了...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38.html

苍柏樗皮丸_【中药方剂】中医药方,中药方

...60丸,白汤送下。如月,去干姜,加滑石。【摘录】医学入门卷八...

http://zhongyaofangji.com/c/cangbaichupiwan.html

朱丹溪·中暑_增订叶评伤全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中暑曰∶乃夏月炎暑也,盛热之气着人也,有冒、有伤、有中,三者有轻重之分,虚实之辨,或腹痛水泻者,胃与大肠受之,恶心者,胃口有痰饮也,此二者冒暑也。可用黄连香薷饮、清暑益气汤,盖黄连退暑热,香薷消畜水。或身热头疼,躁乱不宁者,或身如针刺...

http://zhongyibaodian.com/zengdingyepingshangshuquanshu/778-8-5.html

共找到493,85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