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_《圣济总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论曰脾象土,位处中焦,主腐化水谷,通行营卫,脾气和,则可以埤诸脏,灌四旁,若虚则生寒,令人心腹胀满,水谷不消,噫气吞酸,食辄呕吐,霍乱泄利,四肢沉重,多思气结,恶闻人声,补养之法,不可缓也。治脾虚思饮食,气逆渴泄,米谷不消。养脾散方陈曲...

http://zhongyibaodian.com/shengjizonglu/122-50-2.html

董廷瑶医案——暑伤肺胃_中医文化中医医案_【中医宝典】

...、甘草益胃和中;乌梅、甘草酸甘化阴。 [选自邓嘉成,王霞芳.董廷瑶医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0]...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178.html

汪受传医案——表虚复感_中医文化中医医案_【中医宝典】

...麦冬、五味子敛阴止汗。三诊患儿外感已去,肺卫固、营卫不和症状较为突出,故治疗选用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减,其中以桂枝汤调和营卫,煅龙骨、煅牡蛎收涩止汗,共奏补虚调和阴阳之功。 [选自万力生.汪受传儿科临证医论医案精选.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303.html

徐迪三医案——痰火阻肺(痉咳期)_中医文化中医医案_【中医宝典】

...藕节lOg,天浆壳4只,天竺子1Og。 服药3剂,咳嗽已经大减,阵咳每日由20多次减少至10次以内,每咳也从5—10分钟减至3-5分钟,痰已松畅,呕吐、咳血均止。再以原方连服4剂,咳嗽已基本控制,惟晚上偶有一两次阵咳,每次亦超过2分钟。...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371.html

中医医案学的历史与成就_【中医宝典】

...史记》者,是因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有25则诊籍。由于这些是现存最早而且较为完整的医案记载,故谢说为是。然而下述证据又足以说明刘氏之非,请试言之。 殷墟甲骨文中已经有关于某人某时患某病或愈或愈的记载,可勉强称之为原始医案,惜其简而未...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601.html

1929年“废除中医案”_【中医宝典】

...中医界后继无人,以达到中医自然消亡之目的。这种釜底抽薪之策,真可谓老辣而阴狠。 考虑到余岩提案过于激进,中央卫生会议最后通过之废止中医案——《规定旧医登记案原则》,其实施办法则显得和缓许多。该议案规定了废止中医之三条原则:“甲:旧医登记限至...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3573.html

论难产由于气虚_《济阴纲目》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旬日,忽自悟曰∶此正与湖阳公主相反,彼奉养之人,其气必实,耗其气,使平和,故易产。今形肥,知其气虚,久坐知其,必气愈弱,儿在胞胎,用母气不能自耳,当补其母之气,则儿健易产矣。令其有孕至六七个月来告,遂以大全方紫苏饮(主紫苏饮,最稳当可...

http://zhongyibaodian.com/jiyingangmu/614-18-4.html

成肇仁治疗慢性胃病验案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脾主统血,脾虚固则经期提前而量多,胃气和则嗳气频频,舌脉之象亦提示其虚象。脾失健,脾胃失调,气血不和,产生不适。治以健脾胃,兼理气和血。 以香砂六君子,理气健脾,补后天之本。病久入络,多有血瘀之嫌,另外土虚木乘,用丹参、白芍、元胡入...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683.html

湿化则气亦化——三仁汤小议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气化”以达“湿化”。而反过来,诸症表现为“气化”,“气化”的原因为“湿化”。三仁汤是通过“气化则湿亦化”来治疗“湿温”的,而最终达到的治疗效果是“湿化气亦化”。 读《清代名医医案精华》见吴鞠通医案:“又前日左关独浮而弦,系少阳头痛,因暑...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982.html

中医治疗脾虚泄泻的中药材大全_【中医宝典】

...脾虚泄泻是由脾气虚,或病后过服寒凉,或饮食失节,或劳倦伤脾引起的。脾虚泄泻的基本征候特征为身弱怯冷,面色萎黄,手足皆冷,四肢倦怠,思饮食,时时泻薄。其脉多虚濡或沉缓。治以温运健脾为主,选用理中汤、附子理中丸、参苓白术散、四君子汤等方。...

http://zhongyaocai360.com/zhuzhi/pixuxiexie.html

共找到373,73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