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丸者,取其难化而旋旋取效也。大抵汤者荡也,去久病者用之。散者,散也,去急病者用之。丸者,缓也,不能速去之,取用药之舒缓而治之意也。病在心上者,先食而后药。病在心下者,先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者,宜饥食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食而在夜。古之方剂,...
...酒拌) 川芎 芍药(炒) 白术(炒) 茯苓(各一钱) 金银花 白芷(各七分) 甘草(炙 五分) 连翘(五分)上水煎服。托里散 治疮疡。因气血虚,不能起发腐溃收敛,及恶寒发热者,宜用此补托。情,或诸经错杂之邪,而为患者,当各审其因,而参以主治...
...东垣云∶疮疡热毒深固,呕 心逆,发热而烦,脉沉而实,肿硬木闷,大便秘结,此毒在脏,宜疏通之;故曰∶疏通其内,以绝其源。又曰∶疮疡及诸病面赤,虽伏火热,不得妄攻其里,而阳气拂郁,邪气在经,宜发表以去之;故曰∶火郁则发之。凡大便不通,饮食虽多...
...火针之用最宜得法.取效陡然.凡痈疽之深.火针用则不可浅.痈疽之浅.针亦不可深.要乎得中.中病而已.所谓肉浓肿丰脓深.恐疮口小而易合.脓水不快.故取之大针.如火筋尖而圆秃.裹之以纸.灯 烧赤.看疮头准酌纳入.如不透.再纳之.令的当.须令脓水...
...痧子一症.亦是胎毒流行所感不时之气而发也.与痘疮不同.其生死一类.毒之始发于脾.流于心.入于肺肾则无恙.入于肝目泪出不止.入于肺涕流不干.嗽甚烦躁不安.以火照之.隐隐于皮肤之下.以手摸之.磊磊于肌肤之间.其形如疥.其色若丹.随出随没.乍有...
...论第二十三 察疽发有内外之别第二十四 辨痈疽阴阳浅深缓急治法第二十五 论善恶形症第二十六 论生死形症第二十七 形症逆顺务在先明第二十八 发背治贵在早论第二十九 疮出未辨用津润墨围论第三十 看色灼艾防蔓论第三十一 论疮口冷涩难合第三十二 用药...
...有四难 医家五失 七情皆听命于心 再论七情总由心发 人病何者为多 正气受逼则为邪火 三折肱医不三世不服其药辨 求疗尽告所悉 择医宜谨 详问为要 医家功德 十不治 为医首重读书论 为医须明十弊论 橘旁杂论下卷 论金石 轻重失宜先后失序 治重疾...
...凡解利伤风,以防风为君,甘草、白术为佐。经曰∶辛甘发散为阳。风宜辛散,防风味辛,〔乃〕治风通用,故防风为君,甘草、白术为佐。凡解利伤寒,以甘草为君,防风、白术为佐,是其寒宜甘发散也。或有别证,于前随证治病药内选用,其分两以〔君〕臣论。凡...
...疮疡的内治法则之一。《素问·五常政大论》:“汗之则疮已”。即在疮疡初起之时,约七日之内,如尚未成脓破溃,正气未虚而兼有表证者,可应用解表药物,使毒邪随汗而泄,疮疡得以消散。临床应辨寒热,分别采用辛凉解表或辛温解表法。辛凉方剂有蟾酥丸、...
...凡治疮肿.初起一二日之间.宜药煎汤洗浴熏蒸.不过取其开通腠理.血脉调和.使无凝滞之意.免其痛苦.亦消毒耳.如已溃洗之.令疮净而无脓.隔畔疙疤作痛之意也.杖疮亦然.近时杨梅疮生于谷道.久治不愈.以五根煎汤入妇人净桶内.先熏后洗.不数次而愈....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