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夏金元时期医学_【中医宝典】

...,不但在政治制度上逐渐接受了汉族统治经验,汉化的趋向,在文化上也深受汉族的广泛影响。医学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或直接引用汉族医学,或在自己民族固有医学的基础上,借鉴、融汇汉族医学有所创新,成为这一时期医学发展特点。 各民族医学的交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742.html

温病学说的发展与成熟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的病因、症状、治疗等有一定认识,但在病机理论上仍未能统一。温病学说发展至清代已盛行于大江南北,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是温病学派成熟阶段的杰出代表,故有人称他们为“温病四大家”。明清时期的温病学家,多产生于以苏州为中心的江苏、浙江地区...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72.htm

中医男科的研究现状与展望_【中医宝典】

...中医男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中医临床学科,其基本体系的构建和诞生,以王琦等主编的《中医男科学》出版(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为标志。近年来,该学科在理论、临床、实验研究诸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并向广度、深度发展。但因学科建立时间较短,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3988.html

脏腑辨证_《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对疾病证候进行归纳,借以推究病机,判断病变的部位、性质、正邪盛衰情况的一种辩证方法,是临床各科的诊断基础,是辨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脏腑辨证,包括脏病辨证、腑病辨证脏腑兼病辨证。其中脏病辨证是...

http://qihuangzhishu.com/92/66.htm

09年中医执业医师资格中医外科学考试大纲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第一单元 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 要点: 1.名医名著与外科学发展 2.明清时期外科学术流派 第二单元 中医外科学疾病命名、基本术语 要点: 1.疾病命名原则 2.基本术语:疡、疮疡、肿疡、溃疡、胬肉、痈、疽、根盘、根脚、应指、护场、袋脓、痔...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415.html

舌诊的起源与发展(二)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以上种种原因,舌诊学的发展一直较为缓慢,其转折点是从明代开始,到清代湿热学说的兴起,舌诊学的发展始进入了余盛时期明清以后,舌诊学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全面的发展,尤其清代温热学说的兴起,对舌诊的重视和研究远远超过了脉学,舌诊论著,层出不究,...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01.html

脏腑辨证治咳嗽_【中医宝典】

...□ 曹元成 山东省淄博市中医院 咳嗽是冬季常见病,对于咳嗽的治疗,有多种方法,仅从脏腑辨证来说,《素问·咳论篇》就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说法。以下就从五脏入手,介绍不同类型咳嗽的辨证方法。 心咳:表现为咳嗽,咳吐白痰。咳嗽时...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5917.html

辨证与病案_【中医宝典】

...形势,可以通过临床症状、体征表现为多种证候。 临床要辨明邪正斗争的形势,了解疾病的发展趋势,采取积极的措施,促使疾病向好的方面发展。 ◆ 八纲辨证与其他辨证方法的运用 八纲是辨证的总纲。尽管疾病的临床表现是错综复杂的,但都可以用八纲来分析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661.html

蔡小荪_三、彰古参今,崇辨证辨病表中参西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中医四诊之缺漏。七十年代初就借鉴西医周期理论和周期治疗法的基本思路,运用中医脏腑、气血、阴阳理论进行综合分析,较完整地从理论上提出了中医月经周期并四期阴阳、气血、脏腑的生理变化模式,并将其周期生理特点与许多疾病的病理特点有机结合,制定出不同...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caixiaosun/566-3-3.html

伤寒的研究、总结与发展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散乱、比较粗糙的伤寒理论及治疗经验,形成比较规范、比较完整,包括理、法、方、药相统一的辨证施治体系的伤寒学说。从伤寒的病因病机、发展转化规律、证候诊断、治法方药各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论述。由于《伤寒杂病论》由晋·王叔和编次,宋·林亿等校订之后,...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81.htm

共找到114,13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