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纵隔感染应该如何治疗?_胸外科_【中医宝典】

...一经确诊,立即再次手术,彻底清创,移除纵隔感染组织和纤维沉积物,并一期关闭切口。后用抗生素溶液或povidond-碘溶液连续感的抗生素。此法能迅速控制感染,在感染未扩散引起胸骨骨髓炎前早期施行效果甚佳,已被公认为较合宜的处理措施。本院17...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5530.html

人痘接种发明与传染病学的进步_【中医宝典】

...一、人痘接种发明 人痘接种始于何时、何人,至今是一个谜。董玉山在《牛痘新书》(1884)中说:“考上世无种痘,诸经自唐开元间,江南赵氏,始传势苗种痘之法”。这条资料有时代,有姓氏,有具体种痘方法,但缺少细节。本书成书较晚,所引资料...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717.html

最早的几项中医护理法_【中医宝典】

...中医护理技术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兹将我国最早应用的几项中医护理法简述如次。 1、最早的针刺和热熨护理。《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了扁鹊为虢太子治疗尸厥的内容:“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有间...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10.html

人痘接种发明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

...全无凭信。俞茂鲲《痘科金镜赋集解》(1727)则谓种痘起源于明代:“闻种痘法起于明朗隆庆年间,宁国府太平县,姓氏失考,得之异人丹家之传,由此蔓延天下。至今种花者,宁国人居多。”明代发明(或重新发明)人痘又见于张琰的《种痘新书》(1741)...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42.htm

傅丰永我国天然药物化学研究最早开拓者之一_【中医宝典】

...医学百科全书》药物学和钩藤饮的研究方法和途经,取得了研究经验。 参加创建我国卫生系统第一个植物化学研究室 傅丰永参加创建了我国卫生系统的第一个植物化学研究室,即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植化室,他和姜达衢教授是植化室的老主任。多年来他积极引导...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0584.html

软组织清创术_《外科学总论》_中医外科书籍_【岐黄之

...一般的软组织创伤的清创步骤如下(图13-1)。1.清洗去污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清洗伤口周围皮肤,剪去毛发,除去污垢油腻。然后以无菌等渗盐水冲洗伤口,取出表浅的血凝块和异物。2.清理伤口施行麻醉、消毒皮肤和铺盖手术单等,与一般手术相同。...

http://qihuangzhishu.com/985/204.htm

四肢血管损伤治疗方法_如何治疗四肢血管损伤_查疾病_【疾病大全】

...作局部缝合修补,而应切除伤段动脉后作对端吻合术或自体静脉移植术。 (二)血管对端吻合术(图2) 图2 血管对端吻合术 伤口及血管作好清创后,用小动脉夹夹住损伤血管的两断端,剪除血管端的外膜,用肝素溶液(125毫克加于200毫升生理盐水中)...

http://jb39.com/jibing-zhiliao/SiZhiXueGuanSunShang268360.htm

缝合肌腱_《骨科学》_中医外科书籍_【岐黄之

...根据远近侧肌腱的长度,适当修整残端,并有意识地使其长短有参差不齐,使缝合处不在一个平面,以减少缝合处粘连,有利于功能恢复。在前臂、腕部和掌部断离,准确地和较完善地缝合相对应的肌肉肌腱很重要。在掌、腕部不缝指浅屈肌,以防与指深屈肌粘连。肌腱...

http://qihuangzhishu.com/989/112.htm

《秘传眼科龙术论》--现存最早的眼科专著_医药之最_【中医宝典】

...治眼疾的记载:“目中赤痛《内眦治,取之阳乔。”汉代的《神农本草经》里已记载眼科药物70余种。据《隋书·经籍志》记载,到梁代时已有陶氏《疗目方》(5卷)问世,惜书已佚,不得知其具体内容,但为我国最早的眼科专著,确无疑义。其后尚有隋唐间人托名“...

http://zhongyibaodian.com/yiyaozhizui/a11221.html

《卫济宝书》最早记载“癌”的医著_医药之最_【中医宝典】

...宋代时出现的《卫济宝书》(1170年)(1)论述了各种癌、痈、痼、瘭等外科疾病的不同治法,这是我国古代医籍中最早使用“癌”(古写作品)的病名。 早在三千五百多年以前,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有“癌”的病名,约公元前十二世纪的《周礼.天官》中...

http://zhongyibaodian.com/yiyaozhizui/a11229.html

共找到209,48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