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生理学名词。指的阴血和阴液。阴与肝阳相互为用,相互制约,保持阴阳的协调。如肝气太过,肝阳偏,可以耗伤阴;而阴不足,则可以引起肝阳上亢。阴不足,可出现一系列症状,详阴虚条。...

http://qihuangzhishu.com/168/1149.htm

一部生动的人情医案——校读《陆氏三世医验》之后_【中医宝典】

...□ 侯北辰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医案,相当于现在的病历,是一个医者日常对其患者病情及其看病处方全过程的记录。自2000多年前西汉名医太仓公难经》里所记载的断病生死的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还勇于坦陈自己治而不效的医案,这种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

http://zhongyibaodian.com/zs/81087.html

赵绍琴医案——热入血分,失藏血_中医文化中医医案_【中医宝典】

...脉象弦数。 【诊断】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紫癜)。 【辨证】 热人血分,失藏血。 【治法】 疏调气机,凉血化瘀。 【方药】 升降散加味。蝉蛻、姜黄各3g,茜草、僵蚕、炒槐花各6g,大黄lg,白茅根、小蓟各lOg。7剂,水煎服。复诊...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403.html

董廷瑶医案——上盛下虚_中医文化中医医案_【中医宝典】

...黄连上清心火;菟丝子、缩泉丸温肾固涩;西瓜翠衣、青蒿、天花粉、乌梅、石斛、麦冬等清热护阴。 [选自邓嘉成,王霞芳.董廷瑶医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1]...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176.html

脾不和_【中医宝典】

...脾不和证是失疏泄,脾失健运,两脏关系失调,功能紊乱所致的病症。多由情志不遂,久郁伤,或饮食失调,劳倦伤脾等引起。两者可相互影响,如失疏泄导致脾失健运者,称木横侮土,若脾失健运,气滞湿阻,而影响肝气疏泄者, 则称为土壅侮木。 主要...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728.html

益气通督手法治小儿脾虚泄泻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运用各种不同手法刺激患者体表的一定部位或穴位进行治病的一种方法。 经临床观察,采用“益气通督手法”治疗小儿脾虚泄泻,疗效可靠,技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手法治疗无针药之苦,花费时间短,家长乐于接受。 诊断标准 1.大便次数增多,一般不超过每日...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69857.html

脾虚肝郁证_《临证实验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郜某,62岁。46岁闭经,今见红20余日,时多时少,少腹隐痛,两胁胀满,腰脊酸困,体倦神疲,饮食不思,大便艰涩。视其面黄神疲,舌质淡红无苔,诊得脉细无力,左关呈弦。妇人以血为本,由脾统摄,藏血靠。年迈脉细,脾虚可知。两胁胀满,关脉见弦,...

http://zhongyibaodian.com/linzhengshiyanlu/115-54-7.html

脾虚泄泻预防_脾虚泄泻怎么调理_查疾病_【疾病大全】

...预防保健 中医认为脾主“水湿”“运化”,如果人脾虚,则身体会出现“水湿痰浊”的问题。因此要健脾,健脾的食物主要有苡米、白扁豆、莲子、山药等。同时要注意节制饮食,不能暴饮暴食,过服寒凉;也不要吃太油腻的或不易消化的食物。此外,要注意生活规律...

http://jb39.com/jibing-yufang/PiXuXieXie251372.htm

男子性欲过_中医方剂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男子性欲过 (一) 【辨证】有胆湿热。 【治法】清利下焦湿热。 【方名】蚕砂黄柏汤。 【组成】生蚕砂30克,生黄柏30克。 【用法】上为末,每服9克,空腹用开水调下。 【出处】《医学实在易》卷七。 (二) 【辨证】肝胆湿热。 【治法】...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7058.html

小童上达脾虚发肿_《孙文垣医案》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一小童上达,年十六,忽面大肿,足也微肿,喘息不安,此脾虚湿气壅盛所致。酒芩、桑白皮、防风、葶苈子、陈皮、羌活、升麻、甘草、泽泻、白术,此上下分消法也。服后肿势稍退,但正气甚虚,以六君子汤加麦芽、泽泻调理而安。一日因多饮食,且感风寒,痰涌吐...

http://zhongyibaodian.com/sunwenyuanyian/668-8-100.html

共找到105,80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