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弄”则会咬人,一般很少相互斗架,操作起来很方便,是理想的实验动物。小鼠在罐、盒内饲养时,是很温顺的,但让其到罐外,很快就恢复到处乱窜的野性。雌鼠吃食仔鼠与其胆小怕惊有关。5.对外来刺激极为敏感。对于多种毒素和病原体具有易感性,反应极为...
...有利于解释在人体上所发生的一切病理变化。动物疾病模型的另一个富有成效的用途,在于能够细致地观察环境或遗传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这在临床上是办不到的,对于全面地认识疾病本质有重要意义。因此利用动物疾病模型来研究人类疾病,可以克服平时一些不易...
...之间更不能划等号。ICLA在1963年和1964年曾规定:“不从外部进行引起的群体为封闭群”,这是最基本的。日本实验动物研究会于1973年又进一步规定:“五年以上不从外部引种,只在一定的群体中进行繁殖,为经常提供实验动物而进行生产的群体叫做...
...不易饲养和操作。现在可以在裸鼠身上接种麻风杆菌,并且生长良好,这样就给研究麻风病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在无特定病原体环境条件下,裸鼠能存活22个月,在这期间制作模型足以为实验室提供研究活动。有人证实大约在100到280天麻风杆菌就可播散至肝...
...,耳大椭圆形,有明显白色边缘,后肢略长于前肢,形态和兔相似,无尾。经常参与旱獭和黄鼠的鼠疫动物病的流行。鼠兔适宜室温20℃左右,湿度40~50%环境下生长,光照14~16小时,耐寒怕热,室温高于28℃,鼠兔呼吸紧促,气喘不安,不利于生长。鼠...
...活性,都比大鼠高两倍,这和晶体中多元醇蓄积过多引起白内障的概念是一致的。从糖代谢的特点来看,沙鼠又是研究糖尿病、肥胖病、齿周炎、龋齿及白内障的难得的实验动物。(六)药理学研究沙鼠也适合某些药理学的研究。可用于抗精神失常药物对中枢神经介质影响的...
...常见病毒敏感动物的选择病毒敏感动物的研究,一直是病毒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实验动物在人类病毒学发展史上曾起过重要作用,主要用作分离病毒、研究发病机制、抗病毒药物筛选、疫苗效果及完全性鉴定、制备诊断用品等。实验动物选择,应注意影响动物实验效果的...
...目前用于研究的沙鼠均来自同一沙鼠群,它是1935年在我国东北的日本人从我国东北和蒙古东部捕捉后驯养的。1935年由大连卫生所的春日送给日本北里研究所的长野开始驯化,1952年日本实验动物中央研究所野村得到了这种动物后,又进一步实验动物化,...
...进行杂交所得的F1动物呢?这是因为近交系动物与杂种动物相比,生活力、支疾病的抵抗力以及对慢性实验的耐受性的等都较差,对环境变异的适应能力也较差,而且也较难繁殖和饲养。在一般设备条件下,如果要进行慢性实验,需要长期观察,假使动物半途死亡,则实验...
...实验动物化的研究。袋鼠的主要特征是母兽在腹部有育儿袋,生殖方式是胎生,但是没有胎盘,初生的幼兽发育很不完全,在育儿袋内吃乳汁哺育长大。四、刺猬、鼩鼱刺猬和鼩鼱,属于哺乳纲,真兽亚纲,食虫目。刺猬(Erinaceus Europaeus),...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