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时,各种典型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主要发生在急性、严重的DIC。形成这些变化的主要基础是凝血酶的生成增加、某些凝血因子的激活、消耗,纤维蛋白性微血栓的形成,以及继发性纤溶的增强。因此其病理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并随原发疾病的不同而异,但是...
...[1] 邓家栋主编:临床血液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海,1985[2]沈迪、宋善俊主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海,1985[3] 陈娟:DIC的若干进展。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84;11:234[4]Nossel HL...
...本病最严重的并发症是休克致死亡。...
...厌氧菌感染通常有3个特征:(1)易于形成局部积脓或脓肿;(2)发生在无血管或坏死组织的低氧分压和低氧化-还原电位对厌氧菌的存活至关重要;(3)一旦发生菌血症,仅罕见伴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紫癜。 下述各点可作为厌氧菌感染的临床线索...
...性休克时,胃肠道灌注不足,不仅可引起消化、吸收功能障碍,还可引起黏膜水肿、出血、坏死,并发应激性溃疡和急性出血性肠炎。 7.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心源性休克易导致全身血流速度缓慢、血流淤滞,极易导致血栓形成,甚至微血栓形成。DIC时心肌...
...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该病患者没有严重的溶血性贫血和一过性多变性的神经精神症状,却有严重出血、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减少、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的证据,蛋白C测定明显降低,组织因子抗原明显增高。TTP血小板减少外,有破碎红细胞,...
...本试验作为临床使用肝素治疗的监测,防止出血并发等重要手段。 肝素含量升高:感染性疾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过敏性休克、肝硬化、冠心病、尿毒症。...
...红细胞大量破坏时常可发生DIC。急性溶血,如大量(>50ml)误型输血、药物引起的免疫性溶血时,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成对凝血起主要作用。因为据报道,在蚕豆病中由非免疫因素引起的血管内溶血以及实验性血红蛋白尿等情况下常常不产生DIC。因此,...
...并发症包括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心包填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或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等。...
...由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可能威胁生命,常需要紧急处理,直到纠正病因。治疗比较复杂,因为病情变化很快,病人忽而表现为过度出血,忽而过度凝血。严重出血时可补充血小板或凝血因子,但血小板输注的效果持续很短,有时需要用肝素降低血液凝固性。...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