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高阳生.剽窃晋太医令王叔和.撮其切要.撰为脉诀.蔡西山辨之详矣.世相因.人相授.咸曰王叔和脉诀.既不能正其名.又不能辨其非.讹承惑固.是以罔觉.今刊其误.题曰脉诀.不以王叔和加其首者.先正其名也.窃取灵素内经、秦越人、张仲景、华佗、...
...流行针自轻。〖注〗凡摄针者,因针下邪气滞涩不行也。随经络上下,用大指爪甲重切之,使正气流行,则邪气不能滞涩,而针下自觉活动矣。七、退针歌退针手法理要知,三才诀内总玄机,一部六数三吸气,须臾疾病自然愈。〖注〗凡退针,全在手法,三才之内,皆有...
...作者:石琳王庆国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中医文献杂志》2008年4月25卷2期文献综述【摘要】《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是一部重要的敦煌遗书。它的发现,以确切的资料证明《伤寒杂病论》是在《汤液经法》一书的基础上撰写而成...
...作者:石琳王庆国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中医文献杂志》2008年4月25卷2期文献综述【摘要】《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是一部重要的敦煌遗书。它的发现,以确切的资料证明《伤寒杂病论》是在《汤液经法》一书的基础上撰写而成...
...昔朱子之论脉诀也.曰词最浅鄙.非叔和本书明甚.又曰世之高医.以其赝也.遂委弃而羞言之.予非精于道者.不能有以正也.以俟明者而折中焉.朱子于此有隐词矣.其议之也.不过曰词最浅鄙.且曰俟明者而折中.则不以世医之委弃为然可知也.夫朱子之不能恝然...
...高阳生,五代时人,着《脉诀歌括》,托为王氏叔和,而今本杂以洁古《伤寒脉入式歌》,又被熊宗立妄注,大为俗学之惑。叔和晋人也,自有《脉经》,尚复抵牾大段古书,难尽信也。脉家书甚多,当以《内经》为主。滑氏《诊家枢要》以浮沉迟数滑涩六者为提纲,...
...(凡一十则)《脉诀》左寸下指法如六菽(大豆也)之重,(仍以其人之肥瘦为别)为心本位。(在指顶为阴、为心,在指节为阳、为小肠。余皆仿此)。五菽以下,七菽以上,皆心与小肠络脉也。关以十二菽为肝胆本位,尺以至骨为肾、膀胱本位;右寸三菽为肺、大肠...
....太阴之至其脉沉.○秋分至十月小雪.为五之气.阳明燥金主令.经曰.阳明之至短而涩.○小雪至十二月大寒.为六之气.太阳寒水主令.经曰.太阳之至大而长.按近时只遵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四季之末和缓不忒之诀.然气之至有迟速.不必趋于快捷方式....
...左右须候四时脉.四十五〔动为一息〕(日三气毕).难经曰.脉不满五十动一止.一脏无气.脉诀生死歌云.五十不止身无病.数内有止皆知病.正本难经.今此乃曰四十五动为一息.及六部脉歌.皆以四十五动为准.乖于内经.谬于名数.今于后六歌.皆当改作五十...
...有个人经验,可供临床参考研究。现存初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王旭高医书六种》医学丛书。清·王泰林编撰。刊于1897年。包括《退思集类方歌诀》、《医方证治汇编歌诀》、《增订医方歌诀》、《医方歌括》、《薛氏湿热论歌诀》、《西溪书屋夜话录》...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