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证当根据证候的不同而治以益气、养阴、补血、调和营卫;实证当清肝泄热,化湿和营;虚实夹杂者则根据虚实的主次而适当兼顾。此外,由于自汗、盗汗均以腠理不固、津液外泄为共同病变,故可酌加麻黄根、浮小麦、糯稻根、五味子、牡蛎等固涩敛汗之品,以增强...
...运化失司测饥而不欲食;脾胃虚寒,蛔上入其膈,故食则吐蛔。故本证为上热下寒,寒热夹杂之证。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当与脾胃寒热夹杂、升降失司证相辨别,两者均有气机逆乱及不欲食等症状。 但脾胃寒热夹杂、升降失司证,病变部位在脾胃,以呕吐下利为主症。...
...桂枝10g 白芍10g 炙草6g 附子6g 白术15g 黄芪15g 生姜10片红枣5枚二剂二诊:崩漏停,下利止,知饥思食,发热汗出、心悸失眠亦轻。仍恶寒,脉象弱。拟原方二剂。三诊:发热汗出止,不再恶寒,诸症悉轻,嘱服归脾丸善后。按:《伤寒论...
...寒证与热证的相互转化,是由邪正力量的对比所决定,其关键又在机体阳气的盛衰。 (一)表里出入:疾病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正邪相争表证不解,可以内传而变成里证,称为表证入里;某些里证,其病邪可以从里透达向外,称为里邪出表。掌握病势的表里出入变化,...
...当归15克,生地15克,桃仁12克,红花9克,赤芍9克,枳壳6克,川芎6克,桔梗6克,川牛膝10克,乌贼骨12克,龙骨12克,牡蛎12克,麻黄根9克,浮小麦30克,甘草5克。3剂,水煎服,每日1剂。 药后自感精神好转,夜间汗出明显减少,每晚...
...,下刀吹药,面紫、舌青黑、鼻冷涕、爪甲青、目赤圆,不治。六、弄舌喉风。不言,舌常吐出,将手弄舌是也。刺少商出血,内服疏风甘桔汤。生甘草 桔梗 归尾 花粉 山栀 甘葛 玄参 荆芥 川芎 连翘 人参 枳壳 茯苓 陈皮 防风 黄连七、呛食喉风。...
...经曰∶太阴司天,阴痹,大便难,阴气不用,病在于肾。又曰∶太阳之胜,隐曲不利,互引阴股。夫饮食之物,有入必有出也。苟大便不通,出入之机几乎息矣。急宜通之,使旧谷去而新谷得入。然有实闭、有虚闭,最宜详审。如形实气实脉实又能食者,的有可下之证,...
...即“印证”。证明 confirm;verify 无与为证印者矣。——清· 袁枚《祭妹文》...
...,手足不温,舌苔白滑,脉象沉细,比比皆是。并无实证、热证兼夹,非丝萝藤缠,迷离复杂也。拟吴茱萸汤原方:吴萸10g 党参10g 生姜10片红枣5枚二剂二诊:呕吐止,手足转温,脉舌同前。原方三剂,呕吐再未发生,遂欣然归乡。按:吴茱萸汤出自《...
...证候,是中医药学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本文作者从目前证候研究中引出的困惑,反思了证候研究的方法学,从证候规范化、病证结合、严格的科研设计、合理利用动物模型及多学科研究等角度对证候本质研究方法进行了阐述。提出应坚持中医自主发展道路,同时...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