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案按》(公元 1778 年)清.俞震(东扶)着。十卷。选择历代医案加以按语,发挥医案的义理较为深入。 作者:俞震篡 朝代:清 年份:公元1778年 自叙 凡例 卷一 中风 类中 伤风 中寒 伤寒 劳复、食复、女劳复、阴阳易 卷二 ...
...对比,较前细小,第四脑室大小正常,中线结构无移位。脑囊虫病痊愈。 按:患者头痛、身热为郁热上扰,头沉为水湿郁阻,舌质红、苔黄略腻、脉略浮为郁热水湿阻遏清阳,故以麻杏石甘汤清宣郁热,加鸦胆子清热解毒,甘遂攻逐水湿;又因水湿较盛,五诊时改用十枣汤...
...功能成为挽救濒临死亡心肌的重点。他认为,冠心病发生的中医病机为心气虚乏,运血无力,脉络失于温煦,血流涩滞,久瘀阻络,出现脉络瘀滞、脉络绌急和络虚不荣。通心络以益气活血化瘀和搜风通络为治疗大法,选用人参为君可补益心气,使心气旺盛运血有力;选择...
...中阳不足,真元大伤,寒湿阻络,失于温化,经脉闭阻,三焦不畅,其病已延久,阳擞阴盛,非大剂温通不足以解其寒凝。必俟寒解阳回,络脉疏通,方克有济。姑拟四遵加味温阳以散寒凝。淡附片30克(先煎),淡吴萸10克,淡干姜10克,肉桂6克,炒川椒6克,...
...大络即全身最大的络脉,一称“经隧”。 【大络】 即全身最大的络脉,一称“经隧”。其中包括十四经各有一条大络,再加上脾脏有一条大络(以上又合称“十五络”)和胃腑有一条大络(名“胃之大络“)。参见“十五络”、“胃之大络”。...
...防己(一钱五分) 白僵蚕(一钱五分) 片姜黄(四分酒炒) 指迷茯苓丸(五钱分二次服)【三诊】 肩臂作痛渐定,而湿痰不能悉化,肺气为痰所阻,行动气觉短促。脉象沉弦。痰饮内盛,不流于彼,即聚于此,其病虽殊,其源则一。制半夏(一钱五分) 川桂枝(...
...前后,便秘等诱发。肝郁化火,劳倦伤脾,饮食伤脾胃,久病多虚,脾虚失运,水湿内生,湿邪重浊黏滞,易阻气机,气郁日久化热,热灼血络而生口疮,木郁克土是口疮反复不愈的病机关键。笔者受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脾胃病思想的指导,结合自己多年临床观察验证,...
...,反舌下冷,子当死,腹中须遣子归冥。”舌下络诊分别和脏腑相应,其分布原则大致和舌面相同,即舌下络前上部属心肺,中央属脾胃,两侧候肝胆,后下根部主肾,(据梁民里:舌下望诊法初探)。一、舌下络诊色泽变化的预报意义心之脉系于舌根,脾之络脉系于舌旁...
...險也。从𨸏且聲。側呂切 (阻) 險也。从𨸏。且聲。大射儀。且左還母周。注曰。古文且爲阻。堯典古文。黎民俎飢。鄭注云。俎讀曰阻。是皆古文叚借字也。側呂切。五部。...
...目录 《邹云翔医案选》健脾渗湿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邹云翔医案选》:健脾渗湿汤【处方】生黄耆30g,青防风9g,防己9g,白术15g,茯苓皮30g,大腹皮12g,陈广皮9g,生姜皮9g,炙桂枝5g,淡附片15g。【功能主治】补气...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