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现缓滑流利,不惟尺脉为然。而阴脉(当以尺部足少阴肾经脉为主体)之搏动,与三阳经脉象之搏动同中有别,尚须区分,足为“阳别”。关于此点,余早岁侍诊于业师吴竺天先生,曾请师示妊娠脉法。师诲余曰:“三部脉缓滑冲和,转展流利,寸关浮沉正等,尺部稍俯...
...诊小儿脉,与成人有所不同,因小儿寸口部位狭小,难分寸关尺三部。此外,小儿临诊时容易惊哭,惊则气乱,脉气亦乱,故难于掌握,后世医家多以一指总候三部。操作方法是医生用左手握小儿手,再用右手大拇指按小儿掌后高骨脉上,分三部以定息数。对四岁以上的...
...病源各不一.今歌本诊生死之脉.故不论病源.只论脉之生死.腹胀浮大是出厄.虚小命殂须努力.此篇大抵以脉病相应不应言生死.然亦不可专执.临病参考可也.如中恶腹胀脉紧细者生.浮大者死之类.下痢微小却为生.脉大浮洪无瘥日.下痢脉欲绝者不死.杂色恶...
...就脉诊概念、历史沿革、分类与特色进行了介绍,并诠释自己对脉诊的新观点和发展思路。 脉诊轨迹清晰可见 什么是脉诊?教科书的定义是,脉诊即切诊,是医生用手指切患者的脉搏,感知脉动应指的形象,以了解病情、判断病证的诊查方法。 周达君说,中医脉诊...
...知弹石解索.雀啄屋漏.鱼翔虾游.谓之六绝.若浮合等脉.真脏七诊.茫然不知何义.而漫治取谤者有之.多有病本濒危.药之不应.而显绝脉绝证.如病患身热脉大.服药后.忽然微细欲绝.厥冷下利.呃逆不止者死.脉转躁疾亦死.病患厥逆下利.脉微欲绝.服药后...
...短脉亦具有单因素的一个脉象,它的特点是脉体短绌。它与长脉是相对的。短脉见于古医籍亦很早,它与长脉可以说是同时,它与长脉是有相同重要意义的。 《内经》、《难经》所提到短脉的经文见于长脉所引,虽然没有提出短脉脉形,但一些联系和论述,尤其是与长...
...《脉要精微论》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人身营卫之气,昼则行于阳分,夜则行于阴分,至平旦皆会于寸口,故诊脉当以平旦为常也。阴气正平而未动,阳气将盛而未散,饮食未进。虚实...
...积累了大量的、丰富的经验和资料,综观历代医家对妊娠脉的论述,约言之,可分如下几类: 身有病而无邪脉学说 身有病而无邪脉学说,是指已婚妇女素来月经正常,又无带下等疾患,而突然月经停止不潮,而无疾病症状,但有恶心、嗜酸等饮食异常表现,而脉来滑数...
...或问人身四肢百骸.脏腑经络诸病.皆取决于三部.究竟脉属何类.动是何气.而诊之之法.一如古圣所言否.答言.脉本营气所主.为气血之源.故能出入脏腑.交通经络.行于肯綮之间.随气上下鼓动.其指下发现之端.或清或浊.或小或大.或偏小偏大.虽言禀赋...
...谈到诊脉要领,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提出:“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可见把握阴阳进退与顺逆,早已成为诊脉的重要法则。所谓“先别阴阳”,其中既包含着正气盛衰之势的变化,叉包食着具体的病变情况。 而这两方面的情况,都可以用前述诸法进行...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