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一节读解

...一时,但不久即走向衰亡。小国有周、宋、卫、中山、鲁、滕、邹、费等,后来都先后被七国所吞并。七雄相毗邻的还有不少少数民族,北面和西北有林胡、楼烦、东胡、匈奴、仪渠,南面有巴蜀和闽、越,至秦统一,已多汉民族融合。 孟子即在此时接受了孔子“仁、...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500.html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一节解析

...陈代为孟子所出的是一个以屈求伸的主意。“枉尺而直寻”,先弯曲自己,哪怕显得只有一尺长,有朝一日实现抱负,伸展开来,就可以有八尺长了。 陈代所说的,其实正是苏秦、张仪等纵横家的做法。先顺着诸侯们的味口来,然后再慢慢实施自己的思想主张。说穿了...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644.html

老子思想治国之道_道家_【文学360】

...治国的思想以及大国小国之间的分别都是非常清晰的。 有时候人们会觉得这小国寡民有些矛盾,其实并不矛盾,因为这两句话所讨论的对象是不同的。小国寡民是用很诗意的笔调描绘了一个世界,其意也是为了赞美那种处世之道的优长,并非实际意义上的目标,因此...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62.html

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读解

...不同也就导致了人类之间冲突的产生,因为为了维护自己的思想意识,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掌握有一定武装力量的人们就想要去压制别人,甚至于是压迫和消灭不同思想的人。个人之间也是这样,人人之间不可能有绝对相同的思想意识观念,不可能有绝对相同的...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551.html

王夫之思想

...其中”的唯物主义道器观,系统地驳斥了割裂、颠倒道器关系的唯心主义思想。他给传统道器范畴以新的解释,认为“形而上”的“道”“形而下”的“器”所标志的一般(共同本质、普遍规律)和个别(具体事物及其特殊规律),两者是“统此一物”的两个方面,是...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1227.html

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九节读解

...治国之道不是这样的,虽然孟子没有在这里叙述过去的治国之道,但他的思想中心是称颂三王,是爱民,这孔子的思想是一样的,《论语·八佾》“周监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这个从周,就是过去的治国之道。想要富强,是每个人正常的欲望,但必须要在遵守...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407.html

徐祯卿诗学思想

...其思想的一个基础起点,徐氏对文学复古的倡导、一生潜心“玄学”等都与其欲拯救“末世”的意图相关。徐祯卿的思想历程是整个时代结合在一起的,每一次转变大都体现了其精神结构的转换,从时间来看,徐祯卿是七子典范作家中较早由文学转入道学,又最早转向...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1081.html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七节读解

...,如果只凭自己的好恶,或者只听信某些人的谗言和褒贬,国家是无法治理好的,企业也是无法治理好的。孟子提出的这三条重要原则,具有很好的民主政治思想因素,是孟子民主思想在用人和司法上的具体反映,直到今天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512.html

王充思想主张

...联系。他发扬了荀子明于天人之分"的唯物主义思想。他说"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能随行而应人"。他认为社会的政治、道德自然界的灾异无关,所谓"天人感应"的说法只是人们以自己的想法去比拟天的结果。 3.神灭无鬼 王充认为人有生即有死。人所以能生...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3326.html

儒家养生思想_养生文化_【中医宝典】

...孔子在《论语》中曰“礼之用,和为贵”。 《中庸》云“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荀子提出“万物各得其和以生”。 “和”的思想是中华民族普遍具有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追求。“和”就是强调“天人调谐”,其...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170.html

共找到540,57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