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历史来源 1、出自芈姓,为熊氏所改,以祖字为氏。春秋时期,楚国君主姓熊,而楚国公族子孙中,有一位公子叫熊挚,字,故又叫熊红,受封于鄂,称鄂王。熊红的后代,就以祖上名字为姓,形成一支姓,世代相传。 2、出自以地名取姓形成的。汉代时候,有...

http://wenxue360.com/guji/2706.html

望诊望排出物_中医诊法_【中医宝典】

...色白清稀为寒;痰多色白,咯之易出多为湿痰;黄稠黏为热少色黄,不易咯出,或夹血丝者是燥咳唾腥臭或脓血的是肺痈;劳瘵久咳,咯吐血痰多为虚火灼伤肺络;多涎喜唾可见于胃寒。 (二)望呕吐物 胃热则吐物稠浊酸臭,胃寒则吐物清稀无臭;...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fa/b34955.html

中医治疗风的中药方剂大全_【中医宝典】

...防风丸 防风饮 法制半夏 风麻木风湿药酒 风痫汤 分涎汤 复方祛风通络方 茯苓汤 茯苓丸 附子汤 附子丸 甘菊荆芥汤 甘菊丸 戈制半夏 钩藤散 滚涎丸 黑神丸 和中散 和中止眩丸 白散 红粉霜丹 散子 喉症含化丸 化风丹 化风丸 华盖散...

http://zhongyaofangji.com/zhuzhi/fengtan.html

火扰心_病理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指火上扰心神,引起神志错乱的病变。如神志失常,言语错乱,甚至狂躁妄动,舌尖苔黄腻,脉滑数。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癔病等。 ...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tanhuoraoxin-294.html

辨证对症下药_中医常识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流涕、咽干痒、头身痛、舌边尖、舌薄白等状况。 四、阴虚肺燥 少粘稠难出,咳痰带血。若是燥邪所致,一般有发热、恶寒、胸痛、唇黑、鼻燥、咽干口渴。 若阴虚所致,则有虚烦不寐、潮热盗汗、两颧红赤、舌鲜红少苔等症状。 五、湿邪犯肺 咳痰量多,白...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4956.html

注发_《医宗金鉴》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方歌】注发如布袋形,按之木硬觉微疼,其发不亦不热,湿痰七情郁滞成。【注】此证发于脊背,长形如布袋,短形如冬瓜,按之木硬,微觉疼痛,不热不,皮色如常。由湿痰、七情,郁滞凝结于肌肉之分,日积深久而成。初起宜服疮科流气饮,外贴金凤化痰膏...

http://zhongyibaodian.com/yizongjinjian/337-66-13.html

核_《目经大成》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核,湿热两般蒸结。暖新剥鸡头,风 破为血流。流血流血,胡乱清平不得。此症艮廓内生一核,大如芡实,按之坚而不痛,只外观不雅。间亦有生于下睑者。盖食火、痰饮酝酿而成。为治,翻转眼胞,必有形迹,一圆一点,色紫或黄,就于此中砭针。尽法劫夺...

http://zhongyibaodian.com/mujingdacheng/642-14-35.html

核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名。①见《医学入门》卷六。泛指体表的局限性包块。该病多因脾弱不运,湿痰结聚于皮下而成。症见皮内生核,多少不等,包块不不热,不痛不硬,推之可移,多发于颈项,下颏、四肢及背部等处。治宜以清和气为主。生于身体上部者多挟风热,生于下部者则多...

http://qihuangzhishu.com/194/646.htm

黎炳南医案——瘀阻滞_中医文化中医医案_【中医宝典】

...患儿形体高大,神情呆滞,胆怯少语,坐立不安,举止粗暴,稍不如意则大叫大嚷。 【查体】 舌质淡,舌尖,有瘀点,全舌满布厚腻白色兼微黄苔,脉缓滑。 【诊断】 智力低下(中医:五迟、五软)。 【辨证】 瘀阻滞。 【治法】 涤开窍,活血通络。...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220.html

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名。指骨关节慢性破坏性疾病兼有脓肿者。见清·余景和《外证医案汇编》卷三。该病起病很慢,化脓亦迟,溃后不易收口,因其脓形成后可以流窜,溃后脓液稀薄如,故称流。属于无头疽之一种。流好发于儿童和少年,患者常有肺结核病史。发病部位以脊椎为...

http://qihuangzhishu.com/191/780.htm

共找到80,15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