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生肝木之味,生气上升,则逆气自下。除热烦满者,禀冬令水阴之精,水精上滋,则烦热除而胸膈不满。乌梅无生木气起肾阴之能,上已言之。张氏执是以用乌梅,必有为所误者,其弊在温平酸涩之用,全置不讲,而徒以空谈为超妙也。陈修园拾张之唾余,别无所见。...
...治疗学术语。亦称热可去寒。指治疗寒证,当以热药制之。如附子汤、附子细辛汤,治太阳、少阴之寒;四逆汤、理中汤治脾肾之寒;吴茱萸汤、乌梅丸治肝寒;清龙汤治肺寒;薤白汤治心胸之寒;回阳救逆汤统治里寒;桂枝汤治表寒。《汤液本草》卷上:“热可以去寒...
...胸膈紧痛,移热大汤,大便艰涩。种种显有余之象,实种种为不足之征。故不问内伤外感,为热为寒,要以人参保定肺气为主,或骨皮、知母、阿胶滋之;或乌梅、五味、罂粟壳敛之;或半夏曲、生姜降之;或杏仁、桑皮、枳壳、桔梗利之;或栀子、黄芩、连翘凉之;或...
...或不出汗,舌苔白,喉咙不红或微红等。风寒感冒的孩子可以喝点葱豉汤(葱白+豆豉)辛温解表。 风热感冒:江南地区孩子多数是这类型,感受风热引起,俗称“热伤风”,小孩风寒感冒一两天后也常会转为风热。症状为发热较高、喉咙充血,扁桃体肿大,舌苔薄黄,...
...千金要方》赤石脂汤 治下焦热或下痢脓血,烦闷恍惚方。赤石脂(八两) 乌梅(二十枚) 栀子(十四枚) 廪米(一升) 白术 升麻(各三两) 干姜(二两)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煮米,取熟去米下药,煮取二升半,分为三服。 引用:《备急千金要方》赤石脂...
...置一盏中,别加一鸡子水,以箸搅令极浑,别用水一升,煮极沸,则投鸡子于汤中微搅,才似熟则泻置碗中,纳少酱清,似变腥气。带热啜令尽,覆使汗出。又依前鸡子汤出汗,汗泄当歇,如不觉退,合栀子等六味散以下之方。栀子(三十枚擘) 干葛(五两) 茵陈(...
...(1) 稽留热 稽留热体温常在39℃以上,昼夜间体温变动范围较小,一般上午体温较下午低,但24小时内变动不超过1℃,这种热型可持续数天或数周,退热可渐退或骤退。临床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肠伤寒、斑疹伤寒、恙虫病等急性发热病的极期。 (2)弛...
...目录 《温病条辨》连梅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温病条辨》:连梅汤【处方】云连6克 乌梅(去核)9克 麦冬(连心)9克 生地9克 阿胶6克【功能主治】清心泻火,滋肾养液。治暑邪深入少阴,火灼阴伤,消渴引饮;暑邪深入厥阴,筋脉失养,...
...【本经】梅实。味酸平。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志,恶疾。生川谷。味酸,性涩,入足厥阴肝经,下冲气而止呕,敛风木而杀蛔。《伤寒》乌梅丸,乌梅三百个,干姜十两,细辛六两,人参六两,桂枝六两,当归四两,川椒四兩,...
...苓甘露散、搜风丸、白术调中汤、木香槟榔丸、人参犀角散之类,量虚实选而用之。如咯血、吐血、便血,此乃亡血也,并不宜吐,吐之则神昏。《内经》曰∶血者,人之神也。故亡血则不宜吐。慎不可服峻热姜附之药。若服之则饮食难进,肌肉消削,转成危笃也。五劳之...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