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热容易生痱子,长了痱子后,由于痒、刺痛、灼热常使人烦躁不安,影响睡眠。这里介绍几种治痱子的小方法,您不妨一试: 1.将100克新鲜马齿苋放在约1500毫升水里烧开,用煮过马齿苋的水擦洗痱子,早晚各一次。 2.将苦瓜切片,用带汁的苦瓜...
...【制法】上七味,捣末下筛,以蜜和丸,如小豆大。【功能主治】主十水。【用法用量】先食饮服1丸,一日二次。渐增,以知为度。【摘录】《外台秘要》卷二十引《古今录验》▼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大黄丸【处方】大黄(炮,锉)15克...
...复发。 案3 带状疱疹 患者钟某,女,45岁,右腰胁突发集聚性小水泡,红肿,疼痛,疼痛以夜间为甚,遇冷风吹则好转,诊为带状疱疹。处方:大黄9克,芒硝5克,丹皮10克,桃仁10克,冬瓜仁30克,瓜蒌30克,红花6克,蜈蚣3条(研冲),3剂后症状...
...,用之可也。若素禀虚寒,虽据证,当用大黄,亦宜量其人而酌减,此因禀质之有不同也。至伤寒阳明篇中,三承气汤,皆用大黄。大承气、调胃承气与芒硝同用,所以承在上之火热而调其肠胃,使之下泄也。小承气但用大黄,不用芒硝,所以行肠胃之燥结也。燥结行而...
...医原方)、新定达原饮(樊氏验方)之类;一为发表攻里,如删繁香豉汤、许氏大黄汤、备急黑奴丸(外台方)、凉膈散(局方)、防风通圣散、双解散(刘河间方)、加减防风通圣散(顾氏医镜方)、增损双解散、加味凉膈散(寒温条辨方)之类;轻重不一,缓急攸殊,...
...分两既轻.渍以沸汤.绞去滓而温服.则但取其气.不取其味.使气顺而痞自解.况经文本有表未解不可攻痞之条.此之表解而邪入里.攻痞自宜此法.先圣处方.妙在能用药而不为药用.观其服法.本非急下之剂.与大陷胸之用大黄.小陷胸之用黄连.药虽同而制则异矣...
...《仁术便览》小承气汤治痢疾初发,积气盛,腹痛难忍,或作胀闷,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窘迫之甚。五日后气虚,及年老衰弱者,不宜下。大黄(三钱) 浓朴(二钱) 枳实(一钱五分)水煎,食前热服,以利为度,未利再服。《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小承气汤...
...活人无算矣。)《医方考》大黄虫丸大黄(十两,蒸) 黄芩(二两,炒) 干地黄(半两) 杏仁(去皮尖) 蛴螬(炒)虻虫(去翅,炒各一升) 甘草(三两) 干漆(炒) 桃仁(去皮尖,各一两) 芍药(四两) 水蛭(百枚上十二味为末,蜜丸如小豆大。日三服...
...有的老年便秘患者,以为中药类泻药副作用小,于是经常服用。 实际上大量中药缓泻剂均含有大黄,它可以增加肠蠕动有利于排便,但长期或大量服用后.可使肠蠕动过快,破坏原有的胃肠蠕动速度,导致胃肠功能紊乱,使食物来不及完全消化就被排出体外形成腹泻。...
...《备急千金要方》大黄附子汤治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当以温药下之之方。大黄(三两) 附子(三枚) 细辛(二两)上三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论曰∶寸口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饮食,弦紧相搏即为寒疝...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