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类经》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足太阳经为目上网,故赤脉从上下者为太阳病。足阳明经为目下网,故赤脉从下上者为阳明病。足少阳经外行于锐 之后,故从外走内者为少阳病也。)寒热,赤脉上下至瞳子,见一一岁死,见一半一岁半死,见二二岁死,见二半二岁半死,见三三岁死。...

http://zhongyibaodian.com/leijing/481-11-15.html

的起源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从史料上看《左传》记述缓和治病都还没提到诊脉,《史记·扁鹊传》:“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就是说起源于扁鹊,或者说是扁鹊的时代,亦就是“医经”-派。 今天所讲所用的,究竟是起源于什么时候,它又是怎样起源的,这不但是个历史问题,...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68.html

华氏缔造神医的摇篮_【中医宝典】

...不太可能,也许几十年以后能办到…… 传统的中医学定位只限于:心、肝、肾、肺、脾、命。而头部、四肢、生殖区、区的定位没有说清。也没有能说清糖尿病的脉象如何,动脉硬化的脉象如何,冠心病的脉象如何,癌症又是何种脉象等等。过去古人生活条件不如...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018.html

滑脉之相兼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脉经》:寸口滑而迟,不沉不浮,不长不短为无病。关上滑而大小不匀是为病方欲进,不出一二日,复欲发动,其人欲多饮,饮即注利,如利止者生,不止者死;关上紧而滑者蛔动。 《脉经》:“寸口滑而迟,不沉不浮,不长不短为无病。关上滑而大小不...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43.html

诀汇》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作者:? 朝代:? 年份:? 刘叙 自叙 凡例 卷一 多读书论 位法天地五行论 提纲论 因形气以定论 运气论 太素论 审象论 有亢制论 冲阳太二有不可言传论 无根有两说论 调息已定然后诊脉论 问情论 卷二 卷三 浮(阳...

http://qihuangzhishu.com/690/index.htm

——欲知病,必先识常脉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是指寸关尺三个部位,九候是指医生手指的轻、中、重力量,这样三三得九而称“三部九侯”。 相传公元前五世纪名医扁鹊就开始采用的方法来诊察疾病,古老的《内经》就记载了21种脉象,中医学经历代的不断发展,已记载30余种。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737.html

寸关尺脏腑部位_《确》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乎.夫以候病也.守寸关尺以候之.尚不能洞悉其精微.若不守寸关尺.则茫然而无据矣.经曰.者血气之先.血气者阴阳也.故有三部俱浮者.阳盛也.非三部之浮.皆心肺也.三部俱沉意.阴盛也.非三部之沉.皆肝肾也.当以部位之.又以之本体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maique5664/278-6-0.html

候入式歌_《诀刊误》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其二.以寸口与人迎参之.以验阴阳四时之大小.以决其病.其三.独取寸口.以内外分脏腑.以高下定身形.斯王叔和之所取.以为寸口.脏腑之位.诀述之有差.脉经两尺并属肾与膀胱.今诀以命门列右尺.通真子注.又以三焦为命门合.并属右尺.是不可以不...

http://zhongyibaodian.com/maijuekanwu/943-7-1.html

华氏传授内容探秘_【中医宝典】

...经常有朋友打电话来咨询华氏事谊,他们听说十几天就能学会、舌、一个月的高级班,不仅精确诊脉而且能辩证开方用药而感到惊奇和疑惑!也难怪朋友们有疑虑,按常规的现象来分析是不可能的!一个读完中医本科的大学生,花了五年的时间来学习中医“理...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015.html

提纲论_《诀汇》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经曰∶“调其之缓急大小滑涩,而病变定矣。”盖谓六者足以定诸脉之纲领也。又曰∶“小大滑涩浮沉。”《难经》则曰∶“浮沉长短滑涩。”仲景曰∶“弦紧浮沉滑涩,此六者名为残贼,能为诸脉作病。”滑伯仁曰∶“提纲之要,不出浮沉迟数滑涩之六脉。夫所谓不...

http://qihuangzhishu.com/690/8.htm

共找到168,30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