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三节 方剂学的萌芽_民族中医壮医_【中医宝典】

...药物知识及医疗经验的不断积累,为壮医方剂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由于壮族未能形成本民族的规范化文字,故壮医的医疗经验、单方、验方大多只能通过口授、耳听、心传的形式流传下来,遗失的固然很多,其中部分由于汉文资料记载得以流传下来。从唐宋时期的方书...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143.html

南方少数民族医学的发展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四)壮族医药的发展过去由于种种原因,对壮医药的研究不够重视,起步较晚。50年代末期,广西柳州地区人民医院覃保霖曾对壮医陶针疗法进行发掘整理,并在1958年《中医杂志》第三期发表了《壮医陶针考》一文。随后,在1959年出版了《陶针疗法》...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510.htm

点穴论_《针灸大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凡点穴立点则立灸。反此一动,则不得真穴矣。凡灸先阳后阴,先上后下,先少后多,皆宜审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daquan/838-9-1.html

推拿疗法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进展_【中医宝典】

...功能也有较明显作用。[28]周氏选择经B超确诊的各类胆石症患者行点穴疗法对其中37例进行B超下动态观察,见胆囊在点穴过程中收缩,点穴后扩张,胆总管则在点穴过程中扩张,点穴后收缩。[28] 5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武氏等人随机抽取健康男性30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255.html

第三章 第三节 花山崖壁画与早期的壮族医药_民族中医壮医_【中医宝典】

...1.41米。规模如此宏大,画像如此众多,在我国已发现的崖壁画中首屈一指,国外亦属罕见。至今对于花山崖壁画的文化内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意见不一。目前较一致的观点认为,花山崖壁画乃壮医为防病强身创制的功夫动作图。从两手上举,肘部弯曲90°~...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126.html

点穴法_《普济方·针灸》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凡点穴时。须得身体平直。四肢毋令拳缩。坐点毋令俯仰。立点毋令倾侧。坐点则坐针灸。立点则立针灸。反此,则不得其穴耳。又云。灸时孔穴不正。无益于事。徒烧好肉。虚忍痛楚之苦。若有病先灸于上。后灸于下。先灸于少。后灸于多。皆宜审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pujifangzhenjiu/601-6-4.html

第七章第四节壮医使用毒药和解毒药的法则_【中医宝典】

...一、单味鲜品外用为多 壮医在使用毒药治病时以单味鲜品外用占的比例较大,这适应了壮族民间的要求,具有简、便、廉、验、安全的优点,因而使用毒药时大多采用此法。有捣烂外敷、绞汁外擦、煎水外洗、佩药带药等方法。主要治疗疮痛肿毒、风湿痹痛、毒蛇咬伤...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332.html

第二章第二节巫文化与壮医药的关系(1)_【中医宝典】

...自1986年以来,已发表有关壮医药论文120多篇,相当部分还是发表于国家级刊物。先后出版了《壮医针挑疗法》、《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常见病民间传统外治法》、《观甲诊病》、《广西民族药简编》、《壮族民间用药选编》、《壮医药线点灸疗法临床治验录...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360.html

第九章第二节壮医药的发掘、整理和研究近况(1)_【中医宝典】

...自1986年以来,已发表有关壮医药论文120多篇,相当部分还是发表于国家级刊物。先后出版了《壮医针挑疗法》、《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常见病民间传统外治法》、《观甲诊病》、《广西民族药简编》、《壮族民间用药选编》、《壮医药线点灸疗法临床治验录...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361.html

壮医药的萌芽_【中医宝典】

...总结,开始有意识地选择某一工具在身体上刺、戳以治疗某种病痛,于是人们便认识到用石骨刺针可以治病,从而逐渐产生了壮医针刺疗法。 在原始社会里,人们往往饥不择食,常会因误食某些野果、野菜发生呕吐、中毒,而有些吃了则能使病痛减轻。经反复验证,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176.html

共找到16,77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