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引入医学,最早是秦国医和,马王堆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中的“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惊”,也反映了五行学说的内容,这段文字后来载入《灵枢·经脉篇》,《素问·脉解篇》说:“所谓甚则厥,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者,阳气与阴气相薄,水火相...
...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用“砭石...
...穴;69~81难论针法。书中对命门和三焦的学术见解以及所论七冲门(消化道的7个冲要部位)和八会(脏、腑、筋、髓、血、骨、脉、气等精气会合处)等名目,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该书还明确提出“伤寒有五”(包括中风、伤寒、湿温、热病、温病)...
...古代医生的一种职称。南北朝时期北魏太医署中始设太医助教,职在太医博士之下,官阶从九品中。其主要职责是协助太医博士对医学生传授医学知识。其制在当时已传入朝鲜。...
...史书中的本纪部份,但更详;十至十二卷则记载了历代的名人,相当于纪传体史书中的列传部份,但较略。常璩首创历史、地理、人物综合编定方志的体例,一扫方志“述而不作”、“史地人分家”等弊端,对以后历代地方志的编修,影响极为深远。 常璩本人生长在四川...
...屈原被评为“世界文化名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17个国家的75名著名人士联合发起了“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953年,在莫斯科举行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的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将屈原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号召全世界人民纪念他。 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刚...
...一切制度均仿效“三舍法”。 教材 在教材选择上,针灸科开设有《素问》、《难经》、《诸病源候论》、《本草经》、《千金要方》、《针灸甲乙经》等课程。 《难经》 《千金要方》 教学方法 据《宋史·艺文志》记载,宋神宗时(1068—1107年),...
...唇修补术,但也完全适用于先天性缺唇的修补。王肯堂是具体论述缺唇修补术方法及步骤的最早的医家之—。 至清代,著名外科家顾世澄(十八世纪)撰著《疡医大全》(1760年) 一书, 书中对于兔唇的修补有更具体记载: “整修缺唇,先将麻药涂缺唇上,以...
...发展历程。我国的手外科医学工作者曾经创造了医学史上的多项“第一”。上世纪60年代初,陈中伟院士实施了世界首例断肢再植手术;进入80年代,“中国皮瓣”、“中国手”的发明,十指离断再植重建等进一步提升和巩固了我国在手外科领域的地位;90年代以来,...
...我国第一部法医学专著是宋代宋慈所著的《洗冤集录》,成书于公元1247年,是世界上最早有系统的司法检验书。 我国第一部法医学专著是宋代宋慈所著的《洗冤集录》,成书于公元1247年,是世界上第一部有系统的司法检验书, 比公元1602年意大利...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