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尽也。犹《易》云∶硕果不食,示阳无可尽也。然《易》之阴阳以气言,人身之阴阳以脏象言;气无形为阳,脏象有质为阴。此《易》所以贵阳,而医则阴与阳并重)。(《逆顺肥瘦篇》)王太仆曰∶太阴为正阴,次少者为少阴,又次为厥阴。厥,犹尽也。太阳为正阳...
...大青龙汤发之.此发汗之正法也.至于太阳之邪.连及少阳.则如经云.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此专用少阳和解之法.而兼桂枝以和太阳之表.则又不纯用汗法矣.而脉必以浮为断.若脉沉者即不得治表.如...
...《素问·脏气法时论篇》指出:“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其日甲乙……心主夏,手少阴太阳主治,其日丙丁……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其日戊己……肺主秋,手太阴阳明主治,其日庚辛……肾主冬,足少阴太阳主治,其日壬癸……”说明了天干与脏腑经络以及...
...少阳主枢,负责调节开合,如果开合没有问题,你很难发现枢机的毛病。我们看一看三阳篇,太阳篇占179条,阳明的篇幅也不少,而少阳则仅仅十来条。是不是少阳不重要呢?绝对不是!少阳主枢,关乎太阳、阳明的开合,怎么会不重要呢?这个篇幅上的差距,很...
...《伤寒论》原文∶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与小柴胡汤主之。(此节载太阳篇)【小柴胡汤方】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
...《说文》“檥”说解同。《管子·形势解》篇云“法度者万民之仪表也”。此篇所论,盖天志之馀义。 《墨子闲诂》原文 1、法仪:子墨子曰:“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旧本脱,今据群书治要增。虽至士之为将相者,皆有法,虽至...
...想清楚地理解这段话的含义,首先要弄清柴胡证与少阳病的区别,因为柴胡证与少阳病是既有联系又不完全相同的两个概念,对此应有一个明晰的认识。 柴胡证与少阳病的区别 将柴胡证与少阳病的关系混淆对待者,始于明代伤寒学家方有执,其在《伤寒论条辨》中认为...
...目眩、呕吐诸症俱现。暑为阳邪,最易伤津耗液,侵入营血,故有心烦、心悸,谵语等心神不安之症。与伤寒少阳病不同者,即其未人阳明时,绝无谵语之状;且化热伤阴较暑邪为轻为缓,虽有口渴,绝非大渴;舌质淡白或淡红,绝无绛舌,故不可单纯和解清热,而应重在...
...少阳居表里之间.当肓膜之处.外不及于皮肤.内不及于脏腑.汗之而不从表出.下之而不从里出.故有汗吐下之戒.而惟小柴胡一方和解表里.为少阳正治之法.凡十六条.其次则有和解而兼汗下之法.谓证兼太阳之表.则宜兼汗.或证兼阳明之里.则宜兼下.如柴胡...
...和法,亦称和解法。是通过和解表里的方药,达到和解半表半里证的一种方法。 1、应用要点 (1)和解少阳:适用于邪在半表里有少阳证。证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口苦咽干,苔薄脉弦等。 代表方为小茯苓粥等,以健脾行气消食。忌食生冷瓜果、...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