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当养阴润肺,益气健脾,方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方中沙参、麦冬养阴润肺;川贝母、杏仁润肺止咳;生地黄、五味子生津敛肺;柴胡、当归、白芍疏肝柔肝;白术、茯苓健脾益气。 [选自罗和古,曾今真,朱秋俊,等,儿科医案.李书生医案.北京:...
...内热有实热虚热之分。 实热的症状有面红耳赤,心悸心烦,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结,小便黄赤,多食易饥,脾气暴躁,消瘦等。实热就是阳气过旺了,这时,就要吃些下火的东西,可以吃绿豆汤,或是吃硫磺解毒丸等 。...
...王 履 王 履(1332--1391)字安道,号奇翁,又号畸叟和抱独老人。元末明初昆山人。其于《温热逢源》、《柳宝诒医案》、柳选四家医案》等。 柳氏毕生致力于伏气温病的研究,有一定的成绩。伏气温病是指感受外邪后,蕴伏于里,或因平素内热,复...
...当用人参一两,苏木二两,作一剂,水煎急服,缓则不治。产妇多有此疾。杨进士伤手指, 痛发热,服寒凉之药,致饮食顿减,患处不溃。用托里养血之药,食进而溃。后因劳,每日晡发热,此阴虚而内热也。以四物、软柴胡、地骨皮乃退。更用养血气之药而疮敛。一...
...汪松岗令眷左胁疼,咳嗽内热,每咳则胁下吊痛,寝食大减。与青皮、香附、甘草、芍药、诃子、山栀子、贝母、茯苓、柴胡、桃仁、滑石,人参水煎饮之,热除痛减。...
...营,泻火解毒。 :【方药】 观其脉症,素肺胃有热又感瘟毒时邪,瘟毒与内热合邪则营分热盛。治宜清营泄热,凉血解毒透疹为法:金银花12g,连翘lOg,板蓝根12g,青叶12g,生地黄lOg,牡丹皮6g.玄参lOg,知母6g,白茅根12g,生石膏...
...(篇中所援诸论,并出张石顽《医通》)《内经》云∶阴盛生内寒,阴虚生内热。其证候不同矣。阴虚之脉,数散而涩;阴盛之脉,迟紧而涩。其脉象不同矣。阴虚宜甘润填阴,阴盛宜辛温振阳。其治法更不同矣。况阴盛格阳于外,与阴虚阳越于外,其机括尤不同也。阴...
...原文:“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湿温。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长夏、深秋、冬日同法,三仁汤主之。”“三仁汤方:杏仁五钱,飞滑石六钱,白...
...上溢。大便溏薄,每月必发寒热数次。姑拟扶土生金,佐以平木。异功散加白芍、川贝、麦冬、神曲、川连(吴萸炒)、川朴、沉香、五味子。渊按∶乃土虚木横而胀也。川连、川朴益其胀耳。又 就脉数内热,咳嗽,脘胁仍痛而论,乃阴虚肝郁成热,肺失清肃,仍防吐血...
...□ 侯北辰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医案,相当于现在的病历,是一个医者日常对其患者病情及其看病处方全过程的记录。自2000多年前西汉名医太仓公难经》里所记载的断病生死的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还勇于坦陈自己治而不效的医案,这种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