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微》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著作。四卷。恽铁憔撰于1926年。卷一专论诊以外诊法,包括望色、察呼吸、分析病状等;卷二为概论、原理等,并释十字脉象(指大、浮、动、数、滑、沉、涩、弱、弦、微);卷三-四结合病例分析促、结、代、浮、沉、迟、数诸。全书用中西...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634.htm

中医切诊_中医四诊_【中医宝典】

...《难经》成就和特点 《难经》法对后世影响 《难经》与《难经》几个有关问题 《内经》具体内容 《内经》法对后世影响 《四时经》与《法赞》 按诊方法和意义 按诊内容 八交会穴交通途径 八交会穴介绍 八...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zhongyiqiezhen-712-1.html

中医妇科发展简史_《中医妇科》_中医妇科书籍_【岐黄之术】

...成功地进行了摘除死胎手术。四、魏晋南北朝及隋代(公元220-公元618年)这一时期,主要是和病源证候学成就,推动了妇产科发展。晋,王叔和著成《脉经》使诊脉理论与方法系统化、规范化了,其中在妇产科方面,提出了“居经”、“避年”之说...

http://qihuangzhishu.com/81/3.htm

医学理论研究与文献整理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以降名医所用药365种。 以上四部典籍文献,经过吕广、王叔和、全元起、陶弘景分别整理注解,得以保存流传,对中医药学发展和后世文献研究,有着深远影响。 二、总结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医诊断学研究出现高潮,产生了大量专著。其中...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37.html

临床各科成就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外科发展上也有自己成就,主要反映在他对杂病论述中。例如:张氏对肺痈(肺脓疡)、肠痛(阑尾炎)以及良缢、溺死等急救技术等。《金匮要略》之疮痈、肠痈、浸淫病证并治第十八,是外科专篇,该篇首先论述了化脓性感染证特点以及诊断要点后,即...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40.html

王庭筠成就

...很高。 著有《王翰林文集》40卷、《黄华集》、《藂辨》10卷等,但多散佚于金末衰乱之世。存世墨迹有《幽竹枯槎图题辞》,碑刻有《博州重修庙记》、《重修蜀先主庙碑》等。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东北文献史学家金毓黻编著王氏《黄华集》,收录其...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986.html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_《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四诊研究,以诊和舌诊发展尤为突出。明代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著《濒湖脉学》,摘取诸家精华,详分27种,编成歌诀,便于诵习。清代李延星《诀汇辨》、贺升平《要图注详解》等把脉与生理、病理及证候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http://qihuangzhishu.com/92/2.htm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_《中医诊断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四诊研究,以诊和舌诊发展尤为突出。明代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著《濒湖脉学》,摘取诸家精华,详分27种,编成歌诀,便于诵习。清代李延星《诀汇辨》、贺升平《要图注详解》等把脉与生理、病理及证候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xue/92-1-1.html

解析--洪脉主病_【中医宝典】

...脉象:洪脉之象,浮大有力,以大为主要特征。 洪脉古称曰钩,后世以洪脉相称,钩逐渐被洪脉所取代。为什么古代将洪脉称为钩?关于钩含义是什么?遍查各书,均无满意解释。余意度之,洪脉盛大,来时如洪波涌起。波涛奔涌之时,浪头前曲,其状如钩,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51.html

辑要评》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著作。三卷。清·廖平评。刊于1853年。本书对《辑要》有“不背古而最实用”好评,又有“不以定病与两手分六脏腑之诊”批评。评述部分能结合临床,颇有个人识见。本书还将27次序重新排列。现有《六译馆医学丛书》本、《中国医学大成...

http://qihuangzhishu.com/191/1967.htm

共找到903,94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