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脾开窍于口,心开窍于舌,肾脉连咽系舌本,两颊与齿龈属胃与大肠,任脉、督脉均上络口腔唇舌,表明口疮的发生与五脏关系密切。《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口疮之火,不独责之于心。平时忧思恼怒,嗜好烟酒咖啡,过食肥甘厚腻,均可...
...千金温脾汤。党参、干姜、熟大黄、清炙草、炮附块、全当归、元明粉(分三次服)”。黄疸:《临证指南医案》云:”阴黄之作,湿从寒水,脾阳不能化湿,胆液为湿所阻,渍于脾,浸淫肌肉,溢于皮肤,色如熏黄”。先生治寒湿壅滞,中阳不运,胆液外溢,导致白睛发黄...
...本证为素体阳气偏盛,或因饮酒过多,过食辛辣厚味,导致胃肠积热;或热病之后余热未清:或发汗利小便太过,使津液耗伤,胃肠热积;或因过服辛燥药物,从而使津液耗损,胃肠淤热。上述诸种原因使胃热偏盛,津液失于输布,不能下润大肠,大肠传导不及,而形成...
...王殿友 2005-12-13 13:26:49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3年9月第1卷第6期 口腔溃疡多伴有其他全身疾病同时存在,中医称为“狐惑病”,多伴有生殖器、皮肤、眼病与全身症状。辨证一般分为实证与虚证。“心脾有热,常患口疮……”...
...复发性口疮是口腔黏膜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由于该病经久不愈或反复发作,常常对口腔黏膜造成严重损害,故又称顽固性口疮。 中医认为,复发性口疮的发病原因以热毒外侵、上焦蕴热为主。故外感时毒后,患者常有口舌多处糜烂生疮,疮面红肿,灼热疼痛...
...【总括】孩儿胎受诸般热,热壅三焦病在舌;或成鹅口症堪忧,用药更虽针刺裂。【脉法】右关脉洪数者口疮,或为重舌、木舌。《内经》曰∶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夫口之为病,重舌者,心脾俱有热也。心候于舌而主血,脾之脉络出于...
...【总括】孩儿胎受诸般热,热壅三焦病在舌;或成鹅口症堪忧,用药更虽针刺裂。【脉法】右关脉洪数者口疮,或为重舌、木舌。《内经》曰∶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夫口之为病,重舌者,心脾俱有热也。心候于舌而主血,脾之脉络出于...
...如粞大者,名为马牙,急以银针挑去,即血出不妨。磨京墨浓搽,间日再看,再生再挑即安,否则脾元中气败绝,面青口撮而死。一方治口麋。青黛(二钱) 芒硝(一钱) 为末,用少许敷口中,吐咽俱宜。大连翘饮治三焦积热,二便不利,眼目赤肿,胎毒口疮,重舌木...
...《普济本事方》口疮方升麻(一两一分) 黄连(三分去须)上细末,绵裹含汁咽。《儒门事亲》口疮方白矾(一两,飞至半两) 黄丹(一两,炒红色放下,再炒紫色为度)上二味,为细末。掺疮上,立愈。 目录 《普济本事方》口疮方 《儒门事亲》口疮方 ▼ ...
...口疮是指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小溃疡,能自愈;反复发作者,称复发性口疮。本病属中医“口疮”、“口疳”范畴,认为其发病多与火热上炎有关。这里提供几则行之有效的中药验方,供患者参考使用。 1.明矾10克,加开水200毫升溶解。每次用15~20毫升...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