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_《医理真传》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因能掌握五行之枢要为治病之根本准则,故能历久应用不替。末段谓凡治一切阴虚、阳虚,务在中宫脾胃上用力,只要将阴虚、阳虚辨确,三法皆可变通,将五行落到实处,实较一般空论更有价值。□问曰:《内经》言“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可另有乎?答曰:冬月...

http://zhongyibaodian.com/yilizhenchuan/1213-12-7.html

不执方_《旨绪余》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余屈首受,日惟有事于《素》、《难》、《病源》、《病机》、《甲乙》等书,俯而诵,仰而思,希心融贯前哲秘旨而未逮也。若彼《局方》《袖珍》《惠济》等集,间用之参考,而不敢执泥。至临症,务虚心察受病之因,始敢投剂,亦未尝执方以合病。以故执方之夫...

http://qihuangzhishu.com/742/61.htm

脾胃部_《脉经》_中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浸渍为池(一作其地)。走击皮肤,面目浮肿,归于四肢。(此为脾之衰损。土以防水,今土弱而水强,故水得陵之而妄行)。愚见水,直往下之,虚脾空胃,水遂居之,肺为喘浮(脾胃已病,宜扶养其气,通利水道。愚不晓而往下之,此为重伤,水气遂更陵之,上侵...

http://qihuangzhishu.com/111/27.htm

_《脉诀刊误》_中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出东坡)脉之难也尚矣.至虚有实候.大实有羸状.差之毫厘.疑似之间.便有死生祸福之异.可不慎欤.病不可不谒之明脉者.天下盖一二数.亦因其长而护其短耳.士大夫多秘所患.求诊以验之能否.使索病于冥漠之中.辨虚实冷热于疑似之间.不幸而...

http://qihuangzhishu.com/943/69.htm

路志正调理脾胃法特点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郭世岳 河南省滑县中医院 侍诊国医大师路志正,总结其调理脾胃法的特点如下。 调理脾胃注重升降调畅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以升为主,胃以降为和。脾升胃降,纳运正常,共同完成水谷精微的消化吸收,化生气血,充养机体以为后天之本。脾胃升降失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81137.html

秋季进补宜调理脾胃_【中医宝典】

...秋季进补的原则是:先调理脾胃,调理到能“干重活”的状态后,再行进补。下面就介绍一套简单的补前调理术,供读者参考。 第一,清热化湿——萝卜茶。 秋季白萝卜配茶饮用,能清肺热、化痰湿。其方法为:白萝卜100克,茶叶5克,将白萝卜清洗干净,切成...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108.html

小草》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作者:宝辉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序 自序 游艺志略自序 精义汇通 六经提纲 六字真言 六气便解 经补正 治病法解一 治病法解二 素问摘要 三证合参 温 风温 湿温 疫 辨证 治法 指南 审脉 附∶游艺志略...

http://qihuangzhishu.com/252/index.htm

医道_《古今统大全》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古医十四科中有脾胃科,而今亡之矣。《道藏经》中颇有是,自宋元以来止用十三科。考医政,其一为风科,次伤寒科,次大方脉科,次小方脉科,次妇人胎产科,次针灸科,次眼科,次咽喉口齿科,次疮疡科,(即今之外科。)次正骨科,次金镞科,次养生科,(即...

http://qihuangzhishu.com/336/86.htm

国医大师:延缓衰老,就从补脾胃开始_膳食养生_【中医宝典】

...国医大师李玉奇先生通过多年的临床,体会到延缓衰老从调理脾胃入手,其效甚为可喜。方书所言,脾胃为后天之本而主宗气,宗气旺盛,邪不可干 。补之于脾,益之于胃,使之有序地化生水谷之精微,达到气血充沛,营养五脏六腑,滋养四肢百骸,使之筋骨强壮,...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3067.html

中医所说的脾胃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脾胃”是中医学上的名称,一般泛指人体的整个消化系统,其中主要包括胃肠道等重要器官。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有受纳食物、消化和运输水谷,化出五味营养,以养全身和统摄血液等功能。人出生后有赖于脾胃功能的健全,食入的营养才能消化、吸收...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712.html

共找到160,23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